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聚焦 >釣魚資訊 >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調工程已成為奔湧不息的綠色生命線,守護着工程沿線億萬人民羣眾的飲用水安全。全面通水7年來,近500億立方米的優質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北方千家萬户。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南水北調的水從哪裏來?

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

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後,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一項影響中國4億多人口的世紀工程開建。

南水北調工程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東、中、西線幹線總長4350公里,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繫,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佈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東線工程:起點在長江下游的揚州,終點在天津。

中線工程:加高丹江口水庫大壩,總乾渠長1432公里,設計引水流量800立方米/秒、調水145億立方米。

西線工程:將通天河(長江上游)、雅礱江(長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調入黃河(西北地區),即從長江上游將水調入黃河。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2張

中線工程的引水地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分佈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水域橫跨鄂、豫兩省,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

丹江口水庫由1973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後形成,橫跨湖北、河南兩省,由漢江庫區和丹江庫區組成。

2012年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將達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90.5億立方米,被譽為“亞洲天池”。

丹江口水庫自身有着700平方千米的水域和眾多的支流,為發展淡水魚類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也使得丹江口水庫成為了年產1000萬千克以上的商品魚生產基地,丹江口水庫野生魚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水產特產。

但是人工養殖已經對丹江口水庫的水質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為了保證飲水水體的安全,自2014年7月起,丹江口庫區啟動取締網箱養殖試點工作,要求廣大庫區漁民清理網箱養魚。在拆除網箱的過程中,不少商品魚(其中不乏翹嘴、鱸魚、鰱鱅、草魚、青魚等魚種)也趁機逃之夭夭,這也使得丹江口水庫中的魚類數量再度豐盈。

在南水北調的過程中,丹江口水庫中的魚類勢必也會順流而下,悠遠綿長的乾渠也將成為魚類們的樂園,如今南水北調已經7個年頭,乾渠中是否已經大魚成羣了呢?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3張

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

南水北調工程輸送的是飲用水,因此在防護措施上也是相當的到位,乾渠的兩側建有給工作人員出行的道路,跟着就是一個綠化帶,最外圍便是高高的防護網了,外人想要靠近乾渠內是幾乎不可能的。

即使修建在乾渠上方的橋樑,在其兩側也都使用玻璃進行了隔斷,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乾渠裏面的魚類們,日子過得也是極為的舒心。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4張

在氣温升高的時候,乾渠中的魚便會成羣結隊地來到水邊活動,這可能也是我們能近距離“接觸”這些魚類的唯一途徑了。近日就有網友在路過乾渠時,用手機拍下了乾渠中大魚活動的畫面。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5張

在將鏡頭拉近後發現,在水中活動的是一條體型超過1米的草魚,其重量估計在50斤左右,這種規格體型的草魚,往往很難在自然水域中見到,即使是在上游丹江口水庫中,這種體型的草魚往往也在庫區的深水區活動,平日裏難以見到。

那麼這種體型的草魚,為何會出現在乾渠中呢,並且還是成羣結隊地出現呢?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6張

乾渠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水體能保質保量地順利輸送,因此每個節點都還配有單獨的調水設備,乾渠上更是有着多個閘門,同時為了讓乾渠中的水體相對純淨,引水口位置其實是設有過濾裝置的,這樣可以避免上游的一些枯枝、樹葉等雜質流入。

別説這種體型超過1米的大草魚,即使是那種3兩左右的鯽魚也很難進入乾渠中,因此這種體型的草魚是無法直接從上游庫區遊入的。

引水口固然有着過濾機制,但是魚卵卻可以順勢而下進入乾渠中,繼而在悠遠綿長的乾渠中孵化成長,有了魚苗自然就有了希望,水流會遠遠不斷地送來食物,這對魚類的成長十分有利。

魚類進入乾渠中,還能對水質起到一定的淨化作用,這也不排除人為在乾渠中投放魚苗的可能,尤其是像鰱鱅這些魚種,它們能有效控制水體中的藻類發展。

在短短7年的時間裏,就已經有體型超過1米的大魚成羣出沒,試想一下,再等上個10年,乾渠中會不會有百斤的大魚出現呢?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7張

十年後會不會有百斤大魚

同為重大利民工程的三峽大壩水利水電工,在蓄水20年的時間後,也順利成為了魚類們的“天堂”。

三峽水電站大壩高181米,最高蓄水位可達175米,東部庫區的平均深度超過100米,相當於30層樓高的建築,如此幽深的湖水,為魚類的繁衍提供了強力有的保障。

媒體曾經報道過,在三峽水庫上游雲陽龍缸景區的長江支流中,一位漁民曾經捕撈到了一頭體重超過300斤的鱅魚。

還有一位釣魚人,曾經在長江支流湘江中釣上來一條重達百斤的鱅魚,據介紹,這條魚的年齡在10~20年區間,這也和三峽蓄水時間相符。

這類體型上百斤的大魚,平日裏都在深水區活動覓食,只有在開閘泄洪或者它們前往上游時才會被我們發現。

南水北調的乾渠寬度為50米左右,平均水深在6~7米,不論是在水域面積、水體深度上都不及三峽,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否也能像三峽那樣有上百斤的大魚出現呢?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8張

乾渠周圍有着層層保護,外人根本無法靠近,加上沒有人為捕撈、破壞的情況下,乾渠中的魚類便可以盡情地成長。

同時乾渠無時無刻都在運水,因此食物的來源也較為的充分,乾渠引水口固然存在過濾機制,但是水體中的藻類、浮游生物等卻可以順利同行,乾渠中的魚類即使原地不動,也會有食物送到嘴邊來。

據乾渠的工作人員介紹,曾在乾渠中的引水閘附近見過最大70斤左右的死魚,在氣温高的時候,大量的魚類聚集在渠道水質監測的浮橋旁,其密度更是遠超高密度養殖塘,如同公園裏正在搶食的錦鯉一般。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9張

由於乾渠中的水體是流動的,這樣的環境也使得上游的魚類們擁有了自我繁殖的能力,乾渠中的魚類也較為豐富,像鯽魚、鯉魚、草魚、青魚、鰱鱅、翹嘴魚等最為常見。

其中鯽魚、鯉魚、草魚、翹嘴魚等受自身生理條件限制,在其壽命結束之際也很難突破百斤。鰱鱅、青魚等中大型魚種,則成為了突破百斤最大的可能。

青魚,屬肉食性魚類,以水底層的軟體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尤其喜食螺螄肉,所以青魚又被人們叫做螺螄青,青魚也吃蜆、蚌、蝦、蜻蜓、幼蟲、水蟲等。

在食物充足環境適宜的情況下,青魚有着極快的生長速度,一年的體重可增長3~5斤,受環境和食物的影響,我們以每年長4斤的速度來計算,從南水北調通水的那一年再加10年的時間來計算,那麼理論上青魚可在這17年的時間裏達到34公斤,如果再給它們幾年的時間,應該還是可以順利突破百斤的。

在查閲相關的水產資料後發現,青魚的壽命一般為20多年(也有顯示40~50年的,沒有具體準確的資料),最大體型可達70公斤,當青魚達到5齡時便進入了成年期,到了20齡後便屬於老年了,此時的生長速度會變得非常慢,體型上無法再作出突破。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10張

鰱鱅,是鰱魚和鱅魚兩種魚的總稱,它們主要以水體中的藻類、浮游生物等為食,有着較快的生長速度。

在食物來源充足且環境適宜的情況下,鰱鱅2~3年齡時體重便可達到3公斤,10年後體重便能達到15公斤以上,並且鰱鱅的壽命很長,可達20~30年。

在維基百科上,鰱魚的成年規格一般為60~100公分,最大個體能長到140公分,最大體重為100斤左右。

世界上最大的鰱魚是在西班牙被捕獲的,重達206磅,換算成我國計量單位為93公斤,一舉入選吉尼斯紀錄。

我國最大的鰱魚是在張家界某養殖場被捕獲的,重達100斤,體長更是達到1.5米。

同樣以17年的生長時間來計算,鰱鱅魚也是很可能突破百斤體重的,但它們突破百斤體重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南水北調7年,乾渠中發現“米級”大魚,這些魚能長到100斤嗎? 第11張

南水北調幹渠的作用是為北方供給生活用水,魚類的出現也是對水體質量的保障,若干渠中的魚類數量過多,魚類無法繼續正常繁衍生存,甚至由於密度過高出現死亡繼而污染水質時,想必工作人員也會及時調整處理,因此乾渠中能否出現成羣的百斤大魚,除了需要一定的時間外,更是需要一個時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jj/zixun/0de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