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技 >釣魚 >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隨着台釣的規範化、普及化,現在淡水釣的主流就台釣,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主子線分離,這種線組分離,還是頗有一定的優勢,麻煩的就是搭配上,多少有點繁瑣,至於子線長度,那就更是思路多,無論是長還是短,都有説法,這就給新人帶來了很多的參照,參照多了,就更亂了,那麼在野釣時,子線的長度,到底應該怎麼配比,才能符合實戰呢?

在闡述之前,我們必須要正視的,是釣魚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同樣的垂釣思路,在南方釣友眼中天經地義,但是在北方釣友眼力就頗不可思議;在浙江釣友眼中習以為常的事,在陝西釣友眼裏,那就是不會釣魚的人才做出的事,所以咱們這個圈子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總是以己度人,反而釣齡越久,釣的水域經驗越豐富的釣友,反而不敢輕易否決別人,中國這麼大,誰敢保證自己清楚瞭解每一種釣法釣技呢?

閒話説完,子線的長度,在實戰中有很直接的影響,而且嚴格來説,就不存在過長或者過短這樣的説法,而是一定要符合實際的魚情和水情來綜合判斷,任何脱離現實環境的判斷,和胡説八道是沒區別的。要知道,在沒有台釣之前,我們的各種傳統釣法,在魚鈎到鉛墜之間,到底留多少距離,這個研究可是至少800年曆史。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在具體分析之前,我們要了解子線的意義,在傳統釣法中,沒有子線的説法,但是在鉛墜到魚鈎之間,留多少的距離,是有一定講究的,在垂釣小體型魚時,小魚的體型小,吸力也小,那麼小魚吸食鈎餌,最大的阻力來自於沉底的鉛墜,那麼鉛墜到魚鈎之間距離越長,這種阻力就越大,所以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的傳統線組,鈎柄到鉛墜的距離,一般都不超過6~8釐米,就是這樣的考究;

如果水中出沒鯉草,又或者是大板鯽,則傳統釣的釣組,都會把魚鈎和鉛墜之間的距離,放到20~30釐米左右,因為這個時候,這段線長的距離又換了一種意義,魚的體型大,鉛墜的阻力已經不是大問題,反而是在吸鈎餌時,如果鈎柄到鉛墜距離短,在沒有中魚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大魚的警惕,如果把鈎柄到鉛墜距離放長一些,魚鈎完全進入魚脣,刺魚的把握更大,鈎柄到鉛墜的距離長一些,就能減輕魚的警惕性。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第2張

那麼到了台釣,主子分離的情況下,除了有一層保護主線、魚竿的意義,其實子線的長度,也有着類似因素的考量,所以在實戰時,雖説子線的長度並無定論,但是我們依然要循着結合實戰水情、魚情的角度,來做出選擇。

【一】目標魚的體型和子線的長度成正比

如同傳統釣中的思路,野釣時,目標魚體型越小,子線長度應該越短,較短的子線,不僅可以抓住輕小的魚口,更能減緩小體型魚吸食鈎餌時,鉛墜帶來的阻力;同理,當目標魚體型較大時,子線的長度也要適當延長,較長的子線,在針對大體型魚的時候,能降低大魚警惕性,減低魚吸食鈎餌時產生的異物感。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第3張

【二】水草越多,子線越短

在野外垂釣,子線所賦予的另一個意義,就是一旦魚中鈎之後,鉛墜以下對魚脣的拉力,和鉛墜以上的拉力部分,因為八字環這個連接件,整體的力量即是統一的,也是分割的,竿稍到魚鈎之間的拉力是統一的,一體的;如果中鈎的魚,繞草、掙扎力度過大,那就容易從八字環處切線,這時候又是分割的。究其原因,就是線組不是不整體的,是分割開的。

而魚鈎和八字環之間的距離越長,這段距離的應力點就越多,換句話説,在有外力或者外在因素影響時,就越容易切線;所以我們在野釣實戰時,除了目標魚體型作為參照,另一個就是要根據實戰釣點的水草情況,來做一個調整,草多,子線就短,草少,子線可以長一些。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第4張

【三】淤泥底越厚,子線就要長一些

野外水底的淤泥,是我們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一般我們在遇見淤泥底的水情時,更多的是強調改變餌的比重,讓其輕浮淤泥底的虛底,但是子線的長度在這裏就有很有意思了,因為子線長度越短,鉛墜的對鈎餌的影響越大,反之,較長的子線,會讓這種影響微乎其微,當然,改善子線在淤泥底的狀態,也是有效的方法。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第5張

【四】魚口的好壞,子線長度也有不同

按理説,生口魚這個説法,主要是黑坑釣中使用,但是在發窩後,魚羣聚集量大,連桿頻繁的時候,我們也稱這種情況為生口魚多,這個時候,講究的釣友,就會花費點時間,換較短的子線,因為魚口好,較長的子線會,吃口的訊號傳導到漂座時,明顯是不如短子線的,這一點,黑坑釣友應該頗有體會;當然,在魚口緩慢,好半天才來一口,又或者亂口、雜口多的時候,就建議更換較長的子線,較長的子線,更適合釣鈍,能過濾大多數亂口、雜口,一旦有口,都是死口。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第6張

【五】淺水用短子線,深水用長子線

這個觀點,其實是一個建議,有一定的偏向性,因為在實戰時,並不是一定要這樣;因為在淺水區,一般小魚多,偶有大魚,機率也不多,而且在淺水區誘魚聚魚,提竿時動靜越大,動作越大,越容易驚魚跑魚,所以子線較短,就能降低因提魚、起魚導致的驚魚跑魚;為什麼説這個建議不絕對呢?當我們在淺水區打浮、打行程時,就需要長子線來完成這種釣法。

那麼在深水區為什麼建議用長子線呢?原因有二,一則,深水區作釣,因為水深,那鈎餌落底的行程,想短都不現實,所以更好的利用這個優勢,更符合實際垂釣的效果,用較長的子線釣深水,這個行程誘魚的效果,想忽略是不可能的。第二點,就是要考慮深中魚後,同樣的深水水壓,較短的子線,和較長的子線相比,後者卸力效果更好,不至於讓魚脣受到的拉力最大,很多時候,深水中魚後,跑魚的原因是子線太短,竿稍的拉力和水壓的阻力之間的對抗,給中鈎魚的痛苦非常大,魚會拼命掙扎,從而導致脱鈎,但是較長的子線,在起魚時,無論是竿稍傳來的拉力,還是水的阻力,都會因為較長的子線,卸掉一部分力,相對來説,中鈎魚的痛苦沒那麼大,發力掙扎的力度,也沒有那麼大。

野釣時子線的長度,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考量 第7張

所以説,釣魚這個事,方方面面都是這樣,沒有定論,沒有定法,大多數都要匹配實戰時的實際情況,靈活的去做調整,當然了,有釣友説我不改變,就是一個長度打一天,也能釣上不少魚,這又怎麼説?這就沒有辦法溝通了,我們的任何思路、討論,都是想要釣的更多、釣的更好,而不是非要針對某種情況判斷對或者不對,思考、討論、爭執,都是為了進步,而不是為了抬槓。

標籤: 野釣 時子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j/diaoyu/z78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