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技 >脱鈎跑魚 >

中魚時愛跑魚怎麼回事?檢查3個地方

中魚時愛跑魚怎麼回事?檢查3個地方

跑魚一定是有原因的,跑魚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夠反思一下自己釣魚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就很可能可以避免這個問題。關於跑魚的原因,有可能是釣具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餌料的原因,也有很多我們不能預見的突發因素。但跑魚的滋味終歸是不好受的,難得中魚我們就要儘量不要再被魚兒跑走了,如果你自己總是跑魚,可以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問:餌,上得對嗎?

餌還有什麼上得對不對?掛到鈎上就得唄!其實不然。

比如,為防鬧小魚,許多釣者將面餌開得極硬(我們常戲稱為“石頭蛋子”),提竿時不能及時“透鈎”、扎中魚嘴,而是直至鈎餌要被拉出魚嘴了,鈎尖才從餌團中透出,這樣往往就造成“鈎得嫩”(只掛了一點點脣邊皮肉),稍一提拉或是魚一掙力,便拉豁跑魚。因此在需要餌團硬時,切記——勿黏!又黏又硬是一大忌。硬而不黏,小魚啃不動,大魚吞餌在提竿瞬間餌團會爆開炸碎,可保即時透鈎。

再如,掛蚯蚓、雞肝等釣餌,如掛餌過大,與所釣對象魚不成比例(餌大魚小),往往造成魚就餌時不能將整個鈎餌吞入,而是半餌噙嘴、半餌在外,提竿時更易“鈎得嫩”。有時用蝦也是這樣,蝦大且將蝦槍(蝦鬚)都留着,魚就餌時,很難將鈎餌整個吞下,導致一半在嘴裏、一半在外頭,這樣提竿時多會因“鈎得嫩”拉豁跑魚。正確的青蝦上鈎法,要視對象魚的大小:魚大可留蝦槍,魚小則必須掐掉蝦槍、只留“蝦段”,而且最好將鈎尖露出。魚較大保留蝦槍還有防止小魚鬧鈎之功效。

還有,掛苞米粒施釣,不少釣者將苞米粒掛在鈎上不露鈎尖,這樣也會造成提竿時直至鈎餌要被拉出魚嘴了,鈎尖才從中透出,因“鈎得嫩”致拉豁跑魚。正確的苞米粒掛法,應是將苞米粒穿到鈎上後,推至鈎彎兒裏、甚至推到鈎把兒上去,總之必須保證鈎尖全裸,魚只要吃進,外裸鈎尖便會“粘”住魚嘴讓其欲吐不能。

中魚時愛跑魚怎麼回事?檢查3個地方

二問:提竿時機對嗎?

咱們先説該不該,再説對不對。該不該,即出現標訊、標動了該不該提竿。這主要是指釣魚人不能準確判識大魚和小魚咬鈎的不同訊號。標訊的箇中區別,有經驗的釣者是不難識辨的。但經驗欠缺者,常常產生誤判,錯把小雜魚當作大魚,這倒無礙大局,最多是落得個白忙活。問題在於將大魚咬鈎判為小魚,也就是大魚剛碰鈎,或剛在拱餌品嚐階段,餌鈎尚未吸入口腔,便隨意提竿,鈎得嫩,當然魚要跑。

其實,大魚和小魚的標訊差異很明顯:小魚咬鈎拖拖拽拽,標訊“賊”——點動起伏速度快,或將餌鈎猛地拖跑,或使浮標突然上浮,又或是上下亂跳舞,釣者可以鎮定靜觀;而大魚咬鈎則比較從容,即使在點動撮拱階段,浮標反應亦相對沉穩,之後或緩緩上浮、或勻速下沉,更多是有力一頓。此時提竿,中魚且不跑的概率就高很多。而不辨真偽、動輒誤判的結果,必將導致時時扼腕懊悔,在並不是總能碰上的大魚面前,給自己帶來實難言表的跑魚苦澀。

説完“該不該”,接下來説“對不對”——提竿時機對不對。倘不能因魚而異、確切把握提竿時機,跑魚也就再所難免。

草魚咬鈎,一般先點動,接着邊吞鈎邊離開窩點,此時浮標緩緩下沉。入水4目~5目的量,為恰到好處的提竿時機,且鈎得深、鈎得牢。若浮標剛有輕微點動就提竿,則為時過早,此時餌鈎剛入脣、甚至魚還未閉嘴,縱是已銜餌閉嘴,也是含鈎較淺。

鯉魚就餌謹慎,咬鈎前通常有個試探過程,浮標反應是小幅起伏點動,此時提竿,十有九空,即使鈎住也鈎得較“嫩”。當鯉魚試探後正式吞食,則會出現明顯吸口,浮標呈現幅度較大的下頓,此時提竿才穩妥保靠。浮標下頓後會隨之黑標,黑標過程中提竿亦可,過遲也易跑魚。

鯽魚咬鈎有兩種情況:野生或養殖塘生口魚咬鈎瓷實,標訊常是明顯下頓,此刻提竿正當時;另一種滑口魚或弱口魚,吃餌慢慢吞吞,口粘,標訊判斷難度相對要大,提竿時機把握不好,即使中鈎,跑魚率也會相當高。如何把握在“滑口”、“粘口”中讀好標訊、把握好提竿時機,不是三句兩句話能説盡的,乃長期的經驗積累過程,釣友須用心品悟總結。

中魚時愛跑魚怎麼回事?檢查3個地方 第2張

三問:釣具選用是否不當?

1.“四兩千斤”話魚鈎

魚鈎掛底(石塊樹根等)或魚大顎硬,鈎尖都會不同程度受損——或卷或鈍。若魚鈎質量不好,中大魚更是常將鈎條拉“開門”。無論鈎尖捲了、鈍了或是鈎條變形“開門”,都易造成脱鈎跑魚

小小鈎尖,四兩撥千斤,萬萬不要抱有僥倖心裏,魚齶骨不但硬且很滑,鈎尖出毛病千萬不能再對付着用。有些釣友一副鈎只要釣到一定數量的魚,不管鈎是否受損都及時換,未雨綢繆,非常好。甚至有釣友只要釣上一尾大魚,必將中魚之鈎換掉,這可能有些絕對,但一些釣友尤其是老年釣友,常因吝惜一副魚鈎而造成頻頻跑魚,實在是得不償失。仔細一算賬,一副鈎多少錢?一條魚多少錢?其實是賠本兒的賬。

另外,釣友中一直有個説法,説是拴鈎線錯位會造成接連跑魚,也就是説拴鈎線放到鈎柄背面或左右兩側了,它會使釣鈎受力不好、刺嘴不牢而脱鈎跑魚。這個説法不知道是真有道理,還是純屬人云亦云。從理論上直觀去想或許有道理,但我未有直接體悟,不好妄加評論,因為我綁鈎從未讓線在鈎背或兩側呆過。

2.魚線傷,會讓你很受傷

好不容易上條大魚,釣線拉力值也足夠,但因魚線有傷而斷線跑魚,也是常見之誤。硬傷主要來自硌和踩,上了魚,魚竿一放,只顧忙活抓魚和摘魚,腳下的魚線便常遭一頓亂踩,若有碎石,保證一硌一個硬傷;或是魚線上樹及盤於樹叢雜草亂石堆,心粗性急生拉硬拽,魚線必現“拉毛”無疑。硌了印、起了毛,上魚時不斷線還能留着你?因此釣魚過程中對釣線還是精心呵護為好。

中魚時愛跑魚怎麼回事?檢查3個地方 第3張

魚線一定要經常檢查,硬傷常常有印,用手捋着釣線摸,能明顯感到那個硌出的印,用眼亦可觀察出來。拉毛更容易用手摸出。若剪掉傷線所餘釣線還夠用就仍可繼續用,不夠用則應換新線。切忌將剪掉傷線後所餘之線接起來用,因魚線中間系疙瘩,其弊基本等同於硬傷。另外,垂釣中掛底,硬拉下來後最好也要將釣線換掉,因它的拉伸性能已基本不再,上大魚後沒有了彈性張力,焉有不斷線跑魚之理?有釣友絕不用隔年線,一年一換,甚至有人只要釣上過一條大魚(十斤以上),回來便將輪上釣線換掉,幾百米線在所不惜。當然這樣做似有絕對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則是對的。

3.“兼而難顧”釣混養

大家都知道,水庫和釣混養池跑魚概率高。為什麼?就是釣組配置問題。

水庫和混養池,魚種混雜,個體不一,倘欲大小通殺、什麼魚都拿,極易出現“兼而難顧”的情形。大鈎粗線,上了小魚容易跑;小鈎細線,碰上大魚拿不住。怎樣配置釣組,就要十分動腦筋了,配好了,既能提高釣獲率,又能大小通殺。若實在很難兼顧,最好選定一個主攻方向:主釣小魚還是主釣大魚,主釣鯽魚還是主釣鯉魚。選配好鈎線組合後,在釣法上還得適當配套。比如:主釣鯽魚用短竿,主釣鯉魚用長竿。

再有,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魚在塘中也會相對有各自的“領地”。欲主釣鯽魚,就找鯽魚窩(領地);想主釣鯉魚,就找鯉魚窩;想主釣草魚、鯿魚,則找“釣棚”,釣浮、釣半水,這樣能相對減少跑魚。

倘欲主釣大魚,選粗線大鈎配組也不能矯枉過正,否則也許不會切線,但改切竿了。怎麼匹配為好?一般是竿要強於線,線要強於鈎,有時在非斷不可的情況下,“丟卒保車”是原則,有意識地先斷鈎再斷線,保住釣竿是底線。如配置均適當,遇到大物實在無法承受時保竿為第一位,寧有意“拔河”切線,也確保釣竿不受損。當然,使用失手繩當是相對萬全之策。

標籤: 中魚 怎麼回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j/tuogou/dxw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