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對象魚 >釣鯽魚 >

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攻略全解析

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攻略全解析

鯽魚的習性瞭解與釣技攻略解析,讓釣鯽魚不再是難題。下面我們跟隨筆者的經驗一起來學習吧。

一、鯽魚生活習性

鯽魚攝食的最佳水温是15~25℃,但在水温10℃以下時仍有攝食需求。

各個季節的採食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春秋季是採食旺季,鯽魚喜歡到岸邊淺水區域,尤其是水草繁密的地段遊弋,幾乎晝夜不斷地採食;夏季潛入深水處棲息,或在蔭涼處“乘涼”,只有早上和晚上採食;冬季則遊進深水域避寒,只有中午一段比較暖和的時間才採食。

鯽魚屬於底棲性魚類,懼怕強光照射,經常棲息在雜草叢生的水域,遊弋到有腐殖質的水底覓食。

鯽魚對水質非常挑剔,喜歡清潔的水域和水草。在這樣的水域裏遊動覓食,鯽魚食慾較為旺盛,同時水草也是魚兒產卵繁殖的天然產牀。

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攻略全解析

二、鯽魚的飲食習慣

鯽魚是一種主要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也吃有機碎屑及底棲小動物,如蚯蚓、蛆、蝦、麪食、飯粒、薯類等。一般是春秋二季喜吃葷餌,夏季喜吃素餌,深秋以後則葷素兼食。

1) 在不同水體,鯽魚的食性也不盡相同。河道里的鯽魚喜歡糧食性的餌料,湖泊裏的喜歡腥餌,池塘裏的則不挑食。

2)不同品種的鯽魚,食性也不一樣。白鯽喜歡植物性的餌料,且經常離底咬鈎;銀鯽對糧食性的餌料及蚯蚓,蛆蟲等軟體動物餌有偏好,常在近水底的位置咬鈎;土鯽則比較喜歡米飯粒,多是貼底覓食。

3)就像大人與小孩的飲食差別一樣,大鯽魚和小鯽魚的食性也截然不同。小鯽魚處於生長期,對動物性成份含量高的食物感興趣;而成熟的大鯽魚偏愛本地天然植物和穀類食物。雖然南北方地域、水域不同,且大鯽魚的品種也有所差異,但它們喜歡的食物卻有共同性。

4)特別需要注意,人工養殖水域的鯽魚,食性有些特殊。人工養殖鯽魚吞食餌料帶有時間規律,識別食物顏色能力增強,對非飼料(特別是異色)食物無感;但並不等於鯽魚就此喪失愛吃香甜味的本性。因此,在人工養殖水域垂釣鯽魚,餌料除與飼料同種同色外,還必須具有香甜味。

三、釣具與餌料選擇

鯽魚生性膽小,因此釣鯽魚的釣具應軟、細、小。一般多用手竿釣

釣竿要輕巧、細長,彈性好,長度為6~8米;釣線要細,直徑一般在0.15毫米以下;浮子可用10~12毫米左右的羽梗散子浮,這種浮子看起來不吃力,目標明顯,浮子之間的間隔為6釐米左右;釣鈎可用朝天鈎,鈎型應採用較小型的。

鯽魚小於200克,一般採用0.08~0.10毫米細線、3號以下的小鈎;鯽魚大於200克,一般採用不粗於0.15毫米的釣線、不大於5號的釣鈎。

面餌是用得最多的素餌。取麪粉,加水,輔以麴酒、蠶蛹、黃豆粉、芝麻粉、蠶蛹粉、魚粉等增加料,揉搓成軟硬適中的麪糰即可。

市面上有很多商業餌料,配方獨特,垂釣效果相當好,並可避開小魚乾擾,釣者們不妨一試。

四、鯽魚釣法詳解

1)打窩子

打窩用的魚食有兩種:一種是用豆餅、麥麩、酒糟之類的粗雜糧的細粉,加點有香味有粘性的粉料,放點水和成蠶豆大小的顆粒,大的如核桃大小,曬至半乾後使用,一般每個窩投放3~5顆;另一種是用米飯曬成幹粒或直接用碎米,每個窩投撒一小把。

釣鯽魚打窩,用碎米和乾飯粒合適,因為鯽魚個體小、嘴也小。打窩的數量不拘,可根據情況決定,一般可打3~5個,以輪換垂釣。垂釣過程中,有的窩中久釣無魚,則應放棄;有的窩中頻頻上魚,説明窩點位置正確,就要適時續窩,以引誘更多的魚前來“就餐”。

窩應打在離岸邊不太近又不太遠的水域中。太靠近岸邊,魚會害怕;離得太遠也不好,垂釣起來比較吃力,500克以上的大鯽魚吞鈎,就不容易提竿。窩最好是打在比竿長小1米左右處,用的是4米的竿,則窩打在離岸3米左右的水域中比較適宜。

此外,選擇釣點打窩的岸邊,最好要有些樹木遮陰。在沒有遮陰的陽光下垂釣,光線會直刺垂釣者背後射來,則人走來走去的影子倒映入水中,會把魚嚇得不敢前來吞餌。

最後,打完窩後切不可忘記,在岸邊一定要做上記號,否則,等到要垂釣時,就會搞不清曾在什麼位置打過窩,找不到打窩的地方了。

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攻略全解析 第2張

2)鯽魚吞鈎規律

根據多位有經驗的垂釣者觀察,鯽魚在吞鈎前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從浮漂的移動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來。鯽魚吞鈎一般有三個步驟:

a.品嚐:

當鯽魚發現餌鈎時,並不貿然上前吞食,而是很小心地遊近餌鈎,很猶豫地咬一咬餌的一部分。這時浮漂上會出現點一兩下沉,隨後又回升至原位的現象。

b.試探:

經過第一步品嚐之後,魚兒認為餌食是對胃口的、味道不錯的於是就企圖將食物拖走,但還沒有去吞食餌鈎,這時浮漂出現輕輕移動的現象。

c.吞鈎:

在一陣拖咬餌物之後,魚兒未能拖走餌物。此時已食慾難熬,開始將餌鈎吞入口中。這時魚漂出現關漂,即浮漂從水下緩緩上升,這是鯽魚咬鈎的典型現象,此時提出來竿,十拿九穩。有時也表現為拖漂和黑漂。

3)下鈎和起鈎

a.安裝釣餌和觀察窩塘

在打好窩子之後,過5~20分鐘,當一些鯽魚聞到魚餌散發出來的香味,就會陸續來到窩點。就在這幾分鐘空隙時間內,要把釣餌安裝好。

釣鯽魚,最好用紅色的蚯蚓,蚯蚓裝上;若是用朝天鈎,則用稍大些的蚯蚓的半截就行了。

裝好釣餌後,先要看看窩子內來的魚多不多。若魚來得多,水面會泛有許多小氣泡(俗稱魚星),釣魚界的術語叫作“大醒”;若魚來得少,則叫作“小醒”。但不論魚來得多還是少,這時都應開始下鈎垂釣,不可坐失良機。窩子醒得有早有遲,快的3~5分鐘就醒,但遲的也有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的,必須耐心等待一小時之後再作出決斷。如遇上“啞窩”,應換窩下鈎。

b.徐徐下鈎注意浮漂動靜

當窩塘附近有魚兒活動時,水面會不斷地有小氣泡出現,説明下鈎的時機已到。先將釣鈎放入水中讓它下沉,測試下水有多深,然後考慮餌鈎應沉入多深比較適當,將浮漂調整在適當的高度,如果浮漂是用6截羽梗製成的,那麼當餌鈎下沉後,有半數浮漂沉入水中,水面上還浮着3截,那就可以了。

在下鈎時,要慢慢地讓鈎下墜,不可猛然一下,讓水面發出聲響。否則會把魚嚇跑。當餌鈎沉至水的中層,將要達到水底時,最好略微抖動一下,以引起魚的注意,誘它前來攝食,然後讓餌鈎沉到水底。這時,要把水面上多餘的魚線輕輕地撥在一邊,不讓它擋住釣者的視線,以便於觀察到浮漂的動靜。

c.準確把握拎鈎時機

要準確地把握好拎鈎的時機,首先要注意避免拎鈎時會遇到的困難和麻煩。

值得注意的是,要適當控制竿梢下魚線的長度,水面上多餘的活動魚線,最好在0.5~0.8米左右,否則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當發現魚兒已吞鈎,需要舉竿提出來鈎時,原來只要把竿舉至70度至90度就能把魚提出水面,但由於水面上的線太長,卻需要舉竿至200度角才能把魚提出來拎上岸,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常常會使釣餌和魚一起纏在水草叢中,甚至不但魚未能拿到,還弄得竿斷線折。

關於拎鈎的時機,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其一,當餌鈎沉在水中時,若浮漂只略微點了一二下,這並不是魚兒已經吞鈎的跡象,很可能只是魚兒碰運氣動了餌鈎,或是魚兒試探性地嘗一下魚餌的品種和滋味,此時不可貿然起鈎。

其二,如果所安上的餌較小,剛能裹住魚鈎,若浮漂出現“捧”或“拖”的跡象時,可以立即起鈎。

其三,如果用較長的蚯蚓作餌,魚鈎上只套了半條蚯蚓,還有多餘的一小段蚯蚓在鈎尖之外蠕動,此一情景最能引魚撲食。但此時若出現浮漂稍有沉或捧的跡象時,還只是餌的多餘部分被魚咬住,而尚未將餌吞入口中,此時不可拎鈎,要等到浮漂大捧和反覆捧時,才表明魚兒已將鈎吞進口中,此時起鈎較有把握。

其四,如果用整條蚯蚓作餌,若見浮漂連續捧、拖幾次以後就不見動靜了,這是魚已將鈎吞入口的跡象,應立即起鈎。

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攻略全解析 第3張

4)草隙釣法

鯽魚是不肯在光照太強的亮水區域棲身的,它一般喜歡在陰涼的、有遮掩的、適度稀疏的水生植物間遊弋、覓食,因為這樣的環境不僅水温適中、食物豐富,而且水中的含氧量充足,所以魚的食慾較旺盛。這樣的環境還有比較隱蔽、水流比較平穩、晝夜温差小的優點。所以這樣的環境不僅適合鯽魚遊弋、覓食,且還適合交配產卵和孵化。

在這樣的水域中,垂釣者只要選擇一處離岸4~5米遠、臉盆大小、沒有水草的空隙處下鈎,收穫一定是不錯的。需要注意的是:魚竿要求長些,最好有5~6米長,竿的尖部要硬些;魚線要用比較粗的,但不宜過長,4~5米長足夠。下鈎時,釣鈎一定要落底。如果能找3~4處適合的草隙打上窩,輪流看着浮子,有魚上鈎時及時拎出,收穫將不會很差。

5)春季淺灘釣法

每年的3~4月間,或清明節過後,在池塘的避風處水温就有所上升,晴朗的天氣裏,氣温將進一步上升,魚兒就開始進入活躍時期,這時,水中的溶氧量充足,魚兒食慾轉旺,再加上鯽魚在整個冬天都處於飢寒交迫的境況之中,比較需要食物,這時垂釣是個好時機。

淺灘釣魚法需要頭一天傍晚先打窩,第二天上午去釣。釣者如果距離水面較近,用短竿釣操作起來比較方便靈活;距離較遠的則可用長竿,長竿上的魚鈎要用小的,但鈎尖必須鋒利,魚線要細而短,可以既不用浮漂,也不用砣。

釣餌宜用活的紅蚯蚓,讓活蚯蚓在鈎上能持續蠕動,這樣最容易招引鯽魚踴躍前來吞餌。

6)跑釣法

通常,釣魚都是把魚鈎裝上餌後下到水裏,然後就坐在岸邊等候魚兒上鈎,這叫做“坐釣”。有一種跑釣法,是在距岸邊3米左右的水中打下一排多個窩子,然後沿着各個窩的岸邊經常來回跑動釣。

7)河道深流釣法

垂釣者大多是在溪邊或池塘邊釣靜水中的鯽魚,在較深的河道而且有相當流量的河道中釣鯽魚,並不多見。若周邊有較深的河道,也不妨嘗試一下用河道深流法去釣鯽魚。

用河道深流法釣鯽魚,一個人只能看一兩副竿。所用的釣竿是5米左右長的竿,釣線的長度為4~4.5米,其他如魚鈎、浮漂、墜子都是比較大的,操作時,把餌鈎甩到河道的中心部位,較大的鯽魚常在這種水流中頂流而上,若發現魚餌,會猛吞餌鈎。若發現有魚吞鈎,即可迅速起鈎。只要河道水流中有魚經過,這種釣法是比較有效的。由於這種釣法專釣過路的大鯽魚,所以不需撒餌打窩。

8)浮釣法

當天氣悶熱、氣壓低時,水中溶氧減少,鯽魚難以承受水中的缺氧狀況,便浮到水體的中上層。這時若還是底釣,則收效甚微,可改用浮釣。

浮釣法一般採用卧鈎,用增加浮漂浮力的辦法使魚鈎漂浮在水中不着底,根據鯽魚在水中游動的層面,用調整浮漂在釣線上的位置來調整魚鈎的深淺。浮漂在鯽魚吞餌時的反應,一般是下沉,此時提竿便可得魚。

9)投竿串鈎釣

鯽魚一般都膽小怕喧鬧,相對在遠處、深處,尤其是夏天和冬天,因氣候原因魚一般躲在深水處,此時可用投竿把餌鈎甩至遠處,不光可以多釣魚,而且有可能釣到大鯽魚。

釣具以小巧為主,釣餌多用葷餌,如蚯蚓等。將釣餌裝鈎後,甩至30~40米以外的水域,支好釣竿,收緊釣線,掛上小鈴,即可靜候,待鈴響或看回線提竿即可得魚。

10)大鯽魚釣法

鯽魚的習性與垂釣攻略全解析 第4張

a.深水淺窩

大鯽魚大多棲身於水體較深的池塘裏,所以釣魚之前,首先要找到水體較深的池塘,而且是有水草和其他能使鯽魚喜歡的生活環境的水塘。然後,要在距離池塘岸邊4~5米、水體不深不淺處打上誘魚的窩子,最好多打幾個,並逐一做好記號。深水塘中較淺的水域,是大鯽魚喜歡聚集的地方。

b.物色多年未清過的池塘

多找幾處有大魚生活的池塘是必須的,大鯽魚並非什麼池塘中都有。因為鯽魚長得很慢,0.5千克的鯽魚,需要3年左右才能長成。更大的鯽魚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釣魚之前,必須先作了解,摸清池塘的底細,只有多年未清過的池塘,才是垂釣的目的地,那些每1~2年或2~3年就清一底的池塘,就不必白花時間和誘餌去打窩。

c.掌握垂釣季節

較大的鯽魚,並非任何季節都能釣到的,即使能釣到,也不會多。必須知道,每年只有春秋兩季的後期,才是鯽魚開始產卵孵化的時候,魚兒必須攝入較多的食物、積蓄較多的養分作為生兒育女的需求,因而此時垂釣,大鯽魚容易上鈎。到了秋季中後期,馬上就要進入不能攝食的嚴冬了,魚兒必須趁這個時期儘量多攝食,作為度過冬天的需要。

d.隨草打窩

撒餌打窩時,要弄清楚池塘的什麼部位有水草,撒餌打窩一定要靠近水草生長處不遠的水域。因為鯽魚膽子很小,不肯在光照很強的地方停留,總要找些有水草或其他比較隱蔽、可以藏身的水域才能安心生活。

e.排除小雜魚乾擾

在釣鯽魚時經常會遇到小雜魚的干擾,這些小雜魚經常在釣餌上觸觸碰碰,使得浮漂不斷地跟着小浮小沉,害得垂釣者經常分心受擾,非常令人討厭。一般可採用取下述幾種方法來對付:

一是用酒浸過的米粒作為撒窩的誘餌,小雜魚對它不感興趣。

二是釣餌改用素餌,小雜魚發現是素餌,一般都不吃,而自行離開。

三是用螺螄肉、蚌肉搗碎後投在窩子的附近,可把小雜魚吸引到旁邊去吃食,餌鈎可少受干擾。

四是在較渾的水中去釣,很少有小雜魚來干擾。

五是用最小的魚鈎,裝上很少的紅色活蚯蚓,可以很快地把小雜魚全釣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xy/jiyu/3jz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