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對象魚 >釣鰱鱅 >

手竿垂釣鰱鱅要掌握五個方面技巧詳細分析

手竿垂釣鰱鱅要掌握五個方面技巧詳細分析

一、長硬配粗大 短軟配細小

手竿垂釣鰱鱅要掌握五個方面技巧詳細分析

巧配竿線鈎,是手竿搏鰱鱅的第一個環節。應當注意兩點。第一: “長硬配粗大,短軟配細小”。竿長在5.4米以上為長,適用於大水面或深水搏較大的魚,4.8米以下為短,適用於小水面或淺水釣稍小的魚。軟硬是指竿的調性,二八調為硬,四六調為軟,三七調為偏硬。軟硬又指揚竿的手勢,揚竿較猛或力度過大,.魚的刺痛感會造成竄逃力的瞬間爆發,容易切線,揚竿動作標準或較温柔,魚不知不覺,晃晃悠悠就被遛翻了,因此,手硬線組應偏大,手軟線組可偏小。粗細是指釣線,主線2.0、子線1.5以上為粗,主線1.5、子線1.2以下為細。大小是指鈎,以新關東為例,1號以上為大,0.8號以下為小。舉例説明,在池塘釣3~5斤的鰱鱅,我通常用3.6或4.5米的軟竿,主線1.5,子線1.0—1.2,鈎用新關東0.5號,這樣,竿輕不累人,竿軟上魚後手感也好。如果釣6~8斤的鰱鱅,我通常用4.5或5.4米的竿子,線1.5~2.0,新關東0.8號。在1 0斤以上的大鰱鱅常出沒的大水面,竿子5.4—6.3米,線2.0—3.0,新關東1.0號。當然,用竿長短還需根據個人的體力量力而行,小鈎細線還得根據個人的手法和技術。第二:鈎距遵循“大鈎大,小鈎小”原則。比如,0.5的新關東雙鈎鈎距5~8釐米即可,1.0的新關東鈎距應在8~15釐米之間。因為在實際垂釣時,下鈎通常不掛餌,拉大鈎距可以有效降低鰱鱅的警覺性,更便於魚兒張口吸入下鈎,從而提高釣獲。

二、空鈞調漂肩 掛餌有5目

浮漂的選擇與調釣,以及掛餌的方式,是必須把握的第二個環節。第一,選漂遵循“淺短小,深長大”。即釣淺宜用小鈎小漂,釣深要用大鈎大漂。長短是指漂型,“釣深選長尾,釣淺用短尾”。釣大於2米的深水,選用1 5目以上的長尾漂則行程長、魚訊更醒目,釣1米左右水深甚至釣水皮,選用短尾漂,則到位迅速且不纏繞線組。夏秋季節,魚兒活躍,活動範圍大,勁道足,我通常用大佛手3號或大訊狐4號配大線組釣水庫等深水。初冬或者暮春等温暖而又陽光燦爛的日子裏,在我們江南水鄉的池塘,如果魚的密度還好的話,照樣可以釣鰱鱅。今年三月下旬,我用1.0—1.2的線組,蘆葦小佛手3號釣底,當發現有魚蹭線時,遂改用廣譜加花白鰱各半釣半水,釣獲2尾3斤多的白鰱和1尾5斤多的花鰱。第二, “空鈎調漂肩,掛餌有5目”。掛餌調漂主要有三種,單餌調漂、雙餌調漂和鉛墜捏餌調漂。選用何種掛餌方式是個人的習慣,關鍵是掛餌後的目數。不管怎樣,掛餌拋竿入水後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應不少於3目,最好有5目左右。調目多少不必計較,可能在漂肩,也可能在漂肚了。我常常是上鈎掛單餌調5~8目,留有餘地,因為每次掛餌的重量不可能一樣。

三、重窩誘魚羣 配餌求霧化

布窩,與配餌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如欲取之,必先予之”,此謂“誘”。釣魚誘當先,誘不來魚,一切無從談起。魚來了,餌不對路,或不在狀態,也難有理想的收穫。

第一,重窩誘魚羣,交叉定釣點。開釣前必須手拋打窩,由遠而近,從左至右,形成一個“十”字形布窩陣,然後在“十”字的交叉口即釣點,拋下重窩。慢慢地,釣點形成一個前後、左右、上下的立體霧化區.,剩下的只須等待魚羣進窩了。第二,配餌分主次,調餌求霧化。基本公式是:基礎餌40%+主攻餌30%+味型20%+狀態l0%o基礎餌主要有菜籽餅、麥麩、豆渣一類。主攻餌主要有各種鰱鱅餌,如化氏的“花白鰱”,龍王恨的“鰱鱅大餐”,老鬼的“擋不住狂釣鰱鱅”,釣魚王的“瘋鰱鱅”,眾信的“鰱鱅劍”,天元的“浮釣鰱鱅”等皆為名品。味型主要是指“酸、甜、腥、香、臭”等口味的調節,從蒜粉、臭豆腐、韭菜汁,到現在琳琅滿目的香精或者添加劑,根據“白鰱喜酸香,花鰱好腥臭”的特點適量添加。狀態餌主要是調整比重和霧化的一種添加劑,從以前的麪粉、玉米粉,到商品餌中的雪花粉、白粉、化氏尺上一類。1 995年前後,本地市面上專釣鰱鱅的餌料還不多見。為了降低成本,那時候我釣鰱鱅的餌料是:50%菜籽餅提前用水泡開併發酵1—2天,使其變酸,然後再加30%的東峻鯽魚餌,富含雪花粉又有濃烈的草莓香,有時將幾個大蒜頭或臭豆腐搗碎拌入當添加劑,再加20%的麪粉控制霧化,使餌料入水後能在“1—2分鐘內”均勻化盡。現在,我比較喜歡用化氏鰱鱅餌,如老款的廣譜餌、化氏鰱鱅、花白鰱以及新款快攻鰱鱅和大胖頭等都具有誘食性強和溶散性好的特點,按其説明書單用就行。如果覺得單用還不夠的話,可將廣譜或超級綜合誘作基礎餌,再做添加與搭配,適合釣“猾鰱”。如:廣譜餌5份+花白鰱(或快攻鰱鱅、大胖頭)4份+鰱鱅香精適量+白粉少許。

四、早晚有深淺 魚層在於找

由於風向、水温、氣壓、水中的含氧量、水的透明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天之中,鰱鱅在水中的泳層在不斷變化。一般規則是“早淺晚深中釣中”, “水渾釣淺,水清釣深”。當然深淺是相對的,水深的上三分之一為淺,下三分之一為深。比如,池塘1.8米的水深,釣60—70釐米為淺,水庫3米的水深,釣2.5米左右為深。其次,泳層找對還不夠,須得找準才是關鍵。如果發現有魚蹭線,甚至泛起漣漪,但就是不咬鈎,説明釣深了。如果魚星四起,魚在下面湧動,但不咬鈎,則可能釣淺了。應不斷地調整鈎餌深度,每次上下來回調整10—20釐米,直至找準並且有口為止。另外,季節不同、泳層不同。比如,夏季悶熱,有時能看到魚羣隱隱約約地在水面下閒遊時,釣淺甚至釣“一漂深”。春秋季節,魚通常在水深的中層遊弋,到了深秋乃至冬天,水温較低,魚可能在水底遊動,,此時應“釣底”或“釣離底”。總之,靈活應變才能找到魚層,找到魚層才能與鰱鱅“相會”。

五、魚訊有強弱 抓大須放小

鰱口綿,在於“抓”。這是手竿釣鰱鱅最重要的環節。鰱鱅入窩前,可以連續拋竿拉拉白鰷,邊釣邊誘邊等。忽然間, “小魚不鬧,大魚必到”。鰱鱅入窩時,會以大小不一的氣泡預先告知。泡大魚大,泡小魚小。此時,應全神貫注,手不離竿,眼不離漂。心中默唸“小口要放,大口要抓”。鰱鱅咬鈎前,浮漂會出現半目一目的升降但入口較柔弱,不必提竿,此謂“放小”,但要格外小心,此時一級戰備。通常情況下,連續的綿口之後會有一個明顯、有力的下頓,幅度在2目,甚至3~4目,應立即揚竿,此謂“抓大”。此時,定會竿如彎弓,幾番“你來我往”過後,就能和鰱鱅“親密接觸”了。天氣比較悶熱或冬春氣温較低時,魚口更是微弱,表現為浮漂綿弱的升降半目甚至一線,要放。隨後若出現短促有力的下頓半目或1目,應果斷揚竿,正此謂“抓住機會,方能相會”。

俗話説, “天時地利人和”,五環節只有巧妙相扣才能智取鰱鱅。以上是自己多年來手竿釣鰱鱅的一些體會和總結,不一定全面,也不見得正確與科學,希望對休閒釣或初學者能有些實在的幫助。

標籤: 手竿 垂釣 五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xy/lianyong/lyx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