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對象魚 >其他魚 >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釣魚有很多的好處,其中一項就是釣魚久了能夠認識很多的魚,去菜場買菜也許能避免被坑!

比如説有的商販會把工程鯽當土鯽賣,把白鰱當花鰱賣,大家別覺得這些魚很好認,你覺得好認是因為你經常釣魚、老是和這些魚打交道,但不釣魚的人弄錯是很正常的。

我説個事你們可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我住杭州的時候,小區對面有家店居然把羅非魚當鯽魚賣!

是不是不可思議?羅非魚和鯽魚長得完全不同,為什麼會有人認不出?答案很簡單,我們這邊野河是沒有羅非魚的,市場也比較少見,大家不認得很正常。

釣魚人從黑坑把魚釣回來買到市場,老闆就拿羅非當鯽魚賣,因為鯽魚品種多,解釋一下客户也能接受。

羅非和鯽魚這個事屬於特例,但有些魚長得確實像,甚至連釣魚人都有可能分不出來。下面我就列舉6組,大家看一看。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一組:鰱魚和鱅魚

鰱魚指白鰱,鱅魚就是咱們説的大頭魚,也叫花鰱。這兩種魚,有的時候很好分有的時候很難分。差別比較大的話,大家從體型和體色上就能分,白鰱是雪白的,且頭小、嘴也較小,而花鰱是偏黑的,頭大、嘴大。

但是,並非所有花鰱的特徵都是那麼明顯,有些花鰱頭沒那麼大、顏色也沒那麼黑,體色的話和水質有點關係,釣過黑坑的朋友應該懂。

那怎麼分辨呢?我教大家一個辦法,第一是看頭,花鰱的頭幾乎占身體的一半,而白鰱只佔1/3或者1/4。

另外花鰱胸鰭的尾部是要超過腹鰭根部的(基本上到腹鰭的一半以上),而白鰱胸鰭尾端夠不到腹鰭根部或者只夠到一點。有些魚你會發現兩個特徵各佔一個,那可能是雜交的。

如下圖,就是白鰱。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2張

第一組:埃及鮎魚和土鮎

埃及鮎魚又稱埃及塘鯴、鬍子鮎,在釣魚眼中它就是一種垃圾魚,別説吃可能連釣都懶得釣。但是土鮎魚就不一樣了,肉質細膩、鮮美,又由於數量較少,所以大家很喜歡。

這兩種魚經常有人混淆,尤其是初學釣魚的朋友分不出來很正常,其實區分的方法其實特別簡單,第一是數鬍子,土鮎魚是四根鬍子,而埃及鮎魚是八根。

第二是看顏色,這兩種魚肚子都是白的,但是背部和側面顏色不一樣,埃及鮎魚是黑色的,而土鮎魚大多偏黃,有的則是偏黑灰,最重要的是它不是純色,而是帶斑點的,比如黃中帶黑斑,黑中偏白斑。

第三是看體型,埃及鮎魚體型可以很大,十多斤太正常了,而土鮎魚基本就一兩斤,長到三四斤的都很少。

有一種叫“大口鮎”的和土鮎魚比較難區分,他倆是同屬不同種,大口鮎顏色也偏黃,但體型卻很大。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3張

第三組:軍魚和草魚

這兩種魚其實不難區分,很多人之所以認錯,是因為草魚很常見而軍魚不常見,當偶然釣到軍魚時不知道這是什麼魚,可能在自己的認知中它和草魚長得最像,所以誤認為是草魚。

草魚就不用介紹了,軍魚的學名是光倒刺䰾,俗稱青棍、光眼魚、粗鱗魚等。它的體型、體色和草魚很像,但最大的區別是軍魚的鱗片較大(在陽光下很亮)、然後有兩對鬍鬚。

軍魚和草魚一樣是雜食性魚,主要食物都是水生植物、藻類,但是軍魚對水質的要求比草魚高很多,你只能在某些水質清澈的水庫見到它,恐怕這也是它們少見的原因。

其實如果兩種魚放在一起對比,我相信大部分釣友都能認出來,只不過有的時候沒有對比看不出區別,而且很多人也沒親眼見到過。

就像有些人把赤眼紅鱒當成草魚一樣,都是因為沒見過、釣得少,於是只能從自己認識的魚裏做篩選。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4張

第四組:馬口和寬鰭鱲

這兩種魚生活習性、食性、長相都非常相似,我記得前兩年我是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介紹的。

寬鰭鱲又叫桃花魚,雖然它和馬口魚同為鯉科,但它是鱲屬,而馬口是馬口魚屬,也就是“同科不同屬”。

這兩種魚怎麼分?最最簡單的是看嘴型,馬口魚的嘴巴更大,而且它的下顎中間部分凸起,兩側凹陷,上顎又剛好相反,所以上下顎合在一起就像一個“W”字母。而寬鰭鱲的嘴巴就很正常。

另外寬鰭鱲的體色普遍比馬口鮮豔,前者基本都是五彩斑斕的,用來當觀賞魚非常好,而馬口主要偏白,只有在發情期的時候會稍微鮮豔一點。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5張

第五組:麥鯪、土鯪和泰鯪

這三種魚也經常會混淆,首先大家要知道,這裏面只有土鯪是咱們的本土魚種,其他兩種都是從它國引進的。

麥鱗的全名是麥瑞加拉鯪,它是從印度引進的,在印度它是四大養殖魚類之一。

而泰鯪的全名我估計很多人沒聽過,叫做露斯塔野鯪,它還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別名,一是叫泰國野鯪、二是印度野鯪。

有些釣友要問了,這種魚的原產地到底在哪呢?其實它原產於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後來印度引進了(所以有了印度野鯪的説法),而我國則是從泰國引進的,所以國內多叫泰鯪!

這三種魚的區別:土鯪最好認,身上帶“紋身”的就是,大家可以仔細觀察側面靠近腮蓋的部位,會發現有一淡藍色條紋。

麥鱗和泰鯪的區別在於,泰陵的體型總體要比麥鯪大,前者能長到幾十斤,而後者常見的也就幾斤,十多斤的有但比較少。

另外,麥鱗和泰鯪最大的不同在於,泰鯪的多數鱗片有些偏紅,而麥鯪則沒有。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6張

第六組:黃顙魚和牛尾巴魚

把黃顙魚認成牛尾巴魚的不多,但把牛尾巴魚認成黃顙魚的卻不少,原因也是牛尾巴魚比較少,很多人一看它的長相和自己認知裏的黃顙魚差不多,就覺得是黃顙魚了。

由於我們這邊很少有牛尾巴(我沒釣到過),所以我並不是特別清楚,但從大家發的照片以及一些視頻來看,兩種魚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牛尾巴魚比黃顙魚要貴很多,前者便宜的百八十,貴的一兩百,而後者基本是十幾塊到三十塊不等,我們這邊野生的黃顙魚還是蠻貴的,可是再貴也貴不過牛尾巴。

另外,牛尾巴的身體比較細長尤其是尾端,比黃顙魚“苗條”多了!下圖的牛尾巴我是在網上看到的,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補充:還有一種魚叫三角峯,身體偏黑、肚子偏黃的就是,平常習慣性地也稱之為黃顙魚,其實並不一樣。

這6種魚很容易認錯,老釣手也經常犯渾 第7張

結語

另外我也留個問題,有誰能告訴我鯿魚、魴魚、武昌魚的區別,或者它們之間是不是存在包含關係?還有什麼柳葉鯿、團頭魴等等,我實在搞不清,上網查也沒有具體的説法。

我們這邊沒有那麼多講究,只有鯿魚這一種叫法,希望懂得釣友給我科普一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xy/qita/qq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