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魚入門 >路亞入門 >

路亞擬餌作釣搏魚斷竿的原因

路亞擬餌作釣搏魚斷竿的原因

不論是以任何一種垂釣方式所持的釣竿,在大魚着鈎後的搏魚、控魚過程裏,要是搞不清楚魚的拉力方向與釣竿柄夾角的關係,很可能就會以斷竿收場。

雖然發生斷竿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很多情況是出在釣者自己的執竿方式不當,釣竿往往只不過是幫斷竿釣者當了回代罪羔羊。如果所斷掉的魚竿是國產的話,可能就會有很多話要講,甚至還會怪罪是品質的問題,假如搞斷的是進口竿就可能默不出聲了。

每每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禁要問:大家在使用高價的進口竿時,是不是也和操弄國產竿那樣的拼命使勁?斷竿後的反應是不是也能夠以同樣的態度對待?請有這樣經驗的人捫心自問。

路亞擬餌作釣搏魚斷竿的原因

對經驗豐富的釣手來説,在揚竿作合的瞬間就可以確定對象魚是否着鈎,並在這剎那估計出魚的個頭和對抗的能力,同時為搏魚、控魚或直接起魚做好應對的準備。不論遇上魚多麼頑強的對抗,或激烈的掙扎,重點都是要能夠做到讓自己所持的釣竿如何在這過程中發揮出釣竿的最大釣力值。完善的搏魚方式是利用釣竿與拉力方向呈90°角,在控魚、起魚時充分利用竿腰的力化解魚的力道和突如其來的竄動。

我們經常可以在垂釣視頻上看到擬餌釣手誇張的揚竿動作,可能是釣手在揚竿的時候剛好和魚之間有段距離,所以他就得將釣竿的竿身垂直向上高舉過頭,藉以爭取釣竿在這節骨眼上發揮出它最大移動加速距離的作用,將着鈎後的大魚引拔出障礙區,或是強扭改變魚兒掙扎遊竄的拉力方向使其就範,順利拉近水面然後才將持竿的位置往下移動,讓身體和釣竿之間做個大約是30°的夾角,接下來就是準備起魚的輕鬆執竿姿勢。

在整個過程裏,竿身和魚的拉力方向幾乎都是90°角,其目的就是要把釣竿的最大彈性和反發力毫無保留地發揮出來。釣手身體隨着接近水面的魚越拉越近而逐漸向前傾,執竿的位置也跟着由高往下,但竿柄方向和拉力方向依然是維持90°的夾角。

當魚被收到快要接近船邊水面,釣手的身體會更加地向前傾斜,或者是以躬身膝蓋微曲的姿勢,釣竿握柄的方向幾乎是和水面平行,突然間身體、膝蓋打直將釣竿向上揚起,很多情況還需要將身體向後仰若干的角度,瞬間大魚就被引拔出水面到甲板上。

在釣場上釣手能否順暢做出這樣的連貫動作,是能夠讓人看出他的功底基礎的,在歐美擬餌界的名人大師早就習以為常做得很到位,這方面做得好的東方釣手不多,類似的動作做得缺乏連貫的契合度,甚至還畫蛇添足參雜些不必要的花俏動作。

記得在四十多年前,玻璃纖維釣竿是當時革命性的釣具產品,也是釣魚人開始從廉價的竹製釣竿轉向高價釣竿的時代,相關訊息的取得並不像是現在這樣容易,絕大多數的釣友對於釣竿材料和力學原理缺乏認知,在搏魚時的動作幾乎就可説是不斷地重複錯誤,再加上生產技術和質量也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就會發生斷竿的事情。

我當然也難以倖免斷竿的損失,在莫名其妙地連斷幾根釣竿之後,心想竿子會斷除了質量的問題就是使用不當的原因,而開始研究如何才能夠迴避掉斷竿的厄運,這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經驗也算是小有心得。

路亞擬餌作釣搏魚斷竿的原因 第2張

相信目前釣具市場上推出以多維奈米為竿材的釣竿,也都同樣脱離不了“瓦罐不離井口破”的命運。關鍵在心情上最好能夠儘快擺脱斷竿跑魚的糾結,平心靜氣地想一下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斷竿的,細心檢測一下釣竿折斷的部位,多少能夠找出些斷竿的原因。

若是純粹以理論的角度來探討斷竿的原因,無非是:當竿身受力運動所承受的釣力值超過負荷而折斷,那橫斷面應該就會是在握柄上方;如果不是在這裏折斷而是在其它的位置,最大的可能就是竿壁的厚度不均勻(實際上釣竿折斷的位置幾乎都不是在手握柄上方)。

在斷竿的時候不妨檢視一下竿壁是否有厚薄不均的情況,否則那就是自己不當的用竿方式所致,或者是先前竿身受到過壓擠碰撞之類的意外損傷,以及竿身材料已經是在嚴重的疲乏狀態。這些都能在折斷處的橫斷面尋找出問題。總的來説,造成斷竿的原因除了質量方面的問題之外,很多情況仍是歸咎於釣友自己身上。

為什麼在文章裏面,總是提到要將竿柄方向和拉力方向儘量維持在90°角?因為竿腰的韌性和彈力都要比竿先大很多,是充分利用釣竿最大的彈性和反發力來替代人力搏魚。在將魚拉近岸邊或船邊的時候,將持竿的位置降低欺身向前,依然是要將竿柄方向和拉力方向儘量維持在90°角,這都是在避免竿身呈現倒J字型的狀態使得在竿壁產生出鋭角將魚竿擠壓斷裂,況且竿先部位也比較缺乏承受外力突如其來的韌度,所以軟竿能夠以細線搏大魚的道理也在這裏。

以彈性反應慢速的軟竿中魚的瞬間,竿先部位就會很明顯地順着魚拉力的方向彎曲,很自然就形成手握柄方向和拉力方向出現90°角,或是很容易就靈活調整出這樣的搏魚角度。

擬餌垂釣活動在歐美地區畢竟是項流傳歲月長久而成熟的垂釣活動,很多用竿方面的常識和基本功早就已經深植在人們的心裏面,初學者很容易就可以按部就班地進入狀況,即便是個十多歲小孩子的休閒垂釣動作,也都是表現得有板有眼的模樣。我曾經翻閲過很多原文書籍找尋這方面的資料,翻譯出來為國內擬餌垂釣愛好者提供些相關常識,但遍尋不着,只能以我個人的有限所知在此野人獻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yrm/ly/92z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