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魚入門 >台釣入門 >

正確認識垂釣中的矛盾是提高釣技的關鍵

正確認識垂釣中的矛盾是提高釣技的關鍵

提到關於釣魚技巧問題,經常是眾説紛紜,莫衷一是,擺事實、講道理,似乎都能説出個一二三來,經常使釣友們無所適從,這些似是而非而又相互矛盾的問題,其實正是我們提高釣魚技巧的關鍵。下面結合垂釣中的具體情況,對一些常見的矛盾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體會,僅供釣友參考。

一、釣點的遠與近

傳統釣大多數是長竿、釣遠;而台釣幾乎是青一色地短竿釣近。到底是釣遠還是釣近,我的觀點是要看水情和“人情”。水情,可以用諺語“清淺宜釣遠,深渾宜釣近”來解釋。這則諺語的內涵,其實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小人們的活動對魚的干擾。以這個原則作指導,在清而淺的水邊,只要水草豐富,照樣可以不讓魚發現我們的行蹤,釣近也是切實可行的。若考慮到温度對魚的干擾,諺語“一日三遷,早晚釣邊”,就只能適合夏秋的高温時節,冬天“早晚釣邊”,只能是泡竿,幾乎是沒有魚上鈎。關於“人情”,簡單地説,是人多宜釣遠,人少宜釣近。箇中道理不言自明。一般情況下,我對釣點的遠近有一個經驗公式,即:水深(米)×距離(米)=6,僅供參考。

二、釣餌的粘與散

台釣法強調餌的“霧化”效果,傳統的主張釣餌耐咬。霧化、易散的餌,是和台釣的高靈敏度相適應的,耐咬的餌又同野釣的魚情水情及傳統釣法的相對遲鈍相匹配。所以説,很難説釣餌是粘度大好,還是粘度小好。其實,上述説法是不嚴密的。台釣法並不排除使用粘餌,傳統釣也並不排除使用散餌。傳統釣中的蘸餌和包食釣,正是利用了易霧化的粉狀餌誘魚力強的特點。

正確認識垂釣中的矛盾是提高釣技的關鍵

三、誘魚與餵魚?

畫虎不成反類犬”,誘魚不好成餵魚。出現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誘餌的多少不合適;二是釣餌和誘餌的主次顛倒了,魚更習慣吃誘餌。誘餌的多少應視水域的大小和魚的密度而定,更重要的是隨打窩的時間而定。提前打窩子,應多用誘餌;提前的時間越長,誘餌量應越大。沒有時間提前打窩的,初到釣場打的第一個窩誘餌量要大,中途補窩,以包食釣和蘸粉釣為主。

四、釣邊與鬧窩

在岸邊近處的水草縫裏釣魚,不失為一種好釣法。不過,釣友們往往會發現,釣了幾條魚後,魚就不大愛咬鈎了,而窩子裏卻魚星不絕。這很可能是魚護距窩太近的緣故。因為水淺,魚護沉不到水下,魚在裏面鬧肯定會對釣魚有影響。解決的辦法,是將魚護放遠些。

五、細線的高隱蔽性和低強力

解決這一矛盾,主要是熟悉釣場,選用適宜的釣線,最好是選用高檔線。注意線的打結方式,釣組中,要儘量減少“結”的數量。因為,不論什麼樣的結,對線的強力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水草縫中釣魚,線的粗細對垂釣的影響並不是很明顯。估計這是水草的莖麻痺了魚對線的警惕吧。這種情況下,還是用偏粗的線為好。線的粗細還應同鈎的大小相適應,否則就綁不緊,容易鬆脱。

正確認識垂釣中的矛盾是提高釣技的關鍵 第2張

六、高靈敏度與外界干擾?

一味地追求釣組的高靈敏度,在風浪和水流中就不好釣。此時最好將漂上調,使釣組“遲鈍”,效果反倒好些。風浪和流水中的魚攝食大膽,動作幅度大,釣組少許的遲鈍,對釣魚沒有多大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yrm/taidiao/268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