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魚入門 >台釣入門 >

魚類進食前後的動作分析詳解

魚類進食前後的動作分析詳解

1、聽餌

聽餌是魚類天生的本領。任何遠處物體落入水體中的聲音和魚類吃食找食弄出來的聲音,哪怕十分輕微,魚類也能分辨清楚,且及時做出反應。利用魚聞聲而動的能力來誘魚有幾種方法:

(1)往水面不斷丟投酒米之類碎餌小餌,在水面製造出輕微的響聲,可以有效地誘魚上窩。

(2)打窩前用竿頭在水面劃來劃去,弄出一些輕微的划水聲,可以引起魚羣的注意,朝窩區游來。

魚類進食前後的動作分析詳解

2、看餌

除了個別魚種是利用觸鬚來辨認食物以外,多數魚種則是用眼睛來觀察識別食物。魚類看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白天明亮光線下看餌:一種是在夜晚微弱光線下看餌,兩種看餌差別很大,清水渾水也各不相同。白天魚在清水中的視力可達到一米以上,而在渾水中視物則不足10釐米;

夜晚魚在星光下清水中可看見10~50釐米移動的食餌,而在渾水中或沒有星光時,可見度幾乎為零。此時只有鮎魚等利用觸鬚探餌的魚類才能辨別食物。利用魚的看餌能力誘釣有以下幾種做法:

1.白天在清水中釣魚,應儘量多采用本色餌,餌質一定要新鮮。

2.白天在渾水中,晚上在清水中,素餌的色澤一定要鮮明醒目:葷餌的餌味要濃。

3.為了充分吸引魚的眼球,應根據不同魚種使用不同的餌色餌型,如鯉魚用白色餌,鯽魚多用紅色餌,草魚選用綠色餌,等等。

3、聞餌

魚的聞餌是緊跟在看餌之後的。魚對餌料的氣味十分敏感,對味型的要求也因魚而異。一般温順魚類對香臭餌情有獨鍾,兇猛魚類對腥羶餌格外青睞。自古釣魚有芳其餌、徐徐而投之説,為什麼要徐徐而投呢?因為素餌的氣味在水體中傳播和散發的速度很快,窩子打下去後,在水的作用下,氣味會很快減弱和消失,為了保持氣味的誘魚效果,應持續不斷地向窩點徐徐補充香餌,讓更多地魚留在窩區而不願離去。

這告訴我們,在做窩誘釣魚時,應充分掌握補窩、續窩的技巧,重視補窩和續窩的作用。同樣,釣魚用的動物餌,在水裏泡久了,也會失去它的氣味,喪失誘魚作用,因此,及時更換泡白了的動物釣餌,也是必須的。

4、吸餌

吸餌是鯉、草等魚吃餌的主要動作。魚類吸餌的做法是:利用口腔內的負壓,讓進入的水流加快,順便將食物吸入嘴中。吸餌釣分為底釣吸餌、懸釣吸餌及浮釣吸餌三種。底釣吸餌多為先點後升漂相,懸釣吸餌多為頓、沉漂相,浮面吸餌以拉沉走跳漂相居多。

吸餌與吐餌是相對應的兩個動作,吸餌是進入口腔的動作,吐餌是退出口腔的動作,準確掌握吸餌動作過程的特點和漂相,選擇最佳的揚竿時機,能有效地提高上魚率。

5、吐餌

多為温順魚類所為,如鯽、鯉、草、鯿等魚都會吐餌。魚類吐餌有三種情況:

1.發覺餌的味道不對或餌內包藏其他難以下嚥之物。

2.發覺餌上有鈎線附着同時進入嘴中,立即將餌吐出嘴外,這種魚就是猾魚。

3.嘴內吸入腮幫的剩餌過多,連同吸入的新餌一併吐出,屬於生理性運動吐餌動作。

對付魚的吐餌應重新仔細上餌,包藏好鈎子或換成小鈎細線釣組,讓其發揮更好地隱蔽性。魚的吐餌有兩個過程:一種是吐後再吸,吸了又吐;一種是吐後就走,不予理睬。這兩個過程的漂相是不一樣的,升漂回位後,馬上又出現點漂、沉漂、升漂漂相,可以判定為鈎餌復吸入口的漂相,及時揚竿是有魚的;浮漂升漂回位或卧漂走漂回位,漂尾直立不再有任何動靜,便可以判定為鈎餌離口漂相,應提竿換餌,重新施釣。

6、咬餌

咬餌是兇猛魚類吃餌時的主要動作,如鮎、鱤、鱸等魚就是。咬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咬到餌後會在原地不動慢慢享用;一種是咬住餌後就走。顯然,這兩種咬餌的漂相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漂橫水面,不動不走;後者是漂斜、漂沉、漂飛、快走,越去越遠。

多數情況下,這兩種漂相揚竿都是有魚的。但應儘量將揚竿時間置後,以防止它們僅僅將餌咬在牙齒的階段,並未完全進入口腔,魚鈎掛不着嘴脣。

7、吞餌

吞餌多為兇猛魚類所為,如鮎魚、鱤魚等都會把整顆魚餌吞入肚中。一般情況下,吞餌都在咬餌之後,如果兇猛魚類咬住釣餌之後沒有及時拉竿,它就有可能連鈎帶餌吞入肚中。用紅蚯蚓釣鯽、鯉、草等魚時,因為餌軟,有時也會發生吞餌現象。其實,吞餌進肚的魚是比較好釣的,揚竿十拿九穩可以上魚,其漂相沉浮走跳不定。

8、濾餌

有濾餌動作的魚類不少,淡水的鰱魚、鱅魚就是採用鰓部的特殊結構,將水體中細小的動植物和微生物通過鰓部濾篩收集後再吞入肚中。有濾餌習慣的魚類會在大嘴一張一合地吸食時向前遊動,以收集更多的細小食物。

走走跳跳是鰱魚、鱅魚濾餌吃食的典型漂相,雖然也算是入口漂相,但卻不是揚竿漂相,因為走跳漂相是魚嘴在張合之間造成的,揚竿可能掛不上魚嘴,只有在浮漂跳走之後快速沉入水中時,揚竿才會準確無誤。

9、等餌

魚類等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條件反射的等餌,一種是埋伏進攻的等餌。條件反射等餌與餵養的時間地點有關,魚類會在定點定時投餌的地方等待餌的到來。埋伏進攻等餌多為兇猛魚類所為,一旦發現有餌進入它們等候的伏擊圈,它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吃餌。

利用魚類等餌的習慣誘釣它們,很容易得手。不斷重複地將窩子打在某一個地方,而且是定好時間,讓魚形成記憶,這種窩子可以久釣不棄。也可以在兇猛魚類經常出沒或躲藏的水域,以動物餌逗引誘釣。

10、找餌

魚類找餌主要是邊遊邊找,而且它們都有自己習慣的找餌路線。鯽魚喜歡去有水草的平台,鯉魚看好有深坑的塘角,草魚喜歡在寬闊有浪的淺水區,等等。選擇在魚類找餌的路上或找餌的終點布窩和下鈎,採用守株待兔的策略釣魚,常能輕易得手,甚至意外連連,釣上大魚。

11、啄餌

啄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吃餌動作,手竿釣、車竿釣都會出現啄餌的魚訊和漂相。一般情況下,手竿釣會出現點漂之後的半升回落漂相,車竿釣會發生彈線魚訊,但揚竿都不會上魚。多數啄餌是魚小餌大(特別是硬餌)造成的,咬鈎時,它們無法將餌含在嘴中帶走,餌在主線彈力作用下的回落,便形成啄餌。

在車竿釣的持竿釣魚中,如果連續出現啄餌魚訊,應儘快將釣餌改小或改成軟餌釣魚。用大餌釣大魚,是造成啄餌的主要原因,如果釣魚的目標清楚,專釣大魚,可以不去理睬啄餌的假漂相或小動作,不見拖線不揚竿。

12、嚼餌

其實,有咽齒的魚種都有嚼餌的習慣。比如:草、青等魚對酒米、顆粒餌、餅餌粒等硬餌格外地感興趣,會仔細地用咽齒將這些硬餌嚼碎咽入肚中,只要不發生異常,它們會一直在窩邊吃下去,直至吃完。

用酒米顆粒之類的硬餌打窩誘魚,可以將多數有咽齒的温順魚類留在窩區。而改用粉餌之類軟餌打窩,則很難留魚在窩,這是因為吃食時省去了嚼餌這一過程造成的。

13、掃餌

掃餌的動作主要出現在喜歡泥底覓食的鯉、鯽等魚身上。用尾巴或鰓鰭、腰鰭來掃餌,其實是掃開掩蓋在窩餌或釣餌上的淤泥和污泥,以便能更好地吃到泥底食餌。魚的掃餌動作觸動鈎線時會製造出快速的搖漂,但提竿多數是沒魚的。垂釣時,如出現原地多次的快速搖漂,就可以判定窩點上有魚在掃餌,應儘快將鈎餌輕輕提起10釐米左右,在中途停一小段時間,再慢慢放下,這樣做可以讓魚有時間看見鈎餌的位置,促使其及時咬鈎。

14、追餌

只要是魚類,不管是温順魚類還是兇猛魚類,都有追餌的動作,但不同魚種有不同的追餌方式。鱤魚、鱸魚等兇猛魚類追餌常常以極快的速度去追逐食餌,而且會窮追不捨,甚至跳出水面,衝到岸邊;温順魚類追餌速度相對要緩和得多,有些温順魚類常常會尾隨食餌反覆觀察,伺機而食。利用魚的追餌動作釣魚,有多種方法,釣兇猛魚類應以擬餌釣法為主,釣温順魚類以動餌誘釣即可。

標籤: 進食 魚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yrm/taidiao/6v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