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餌料技巧 >用餌 >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釣魚需要用餌,沒有餌料的釣魚,是沒有靈魂的,就算是路亞的擬餌,也是以假餌來誘魚,也是利用了魚喜歡追食活物的習性,來進行誘釣,而我們在實戰中,除非是活餌,也就是蟲餌,其他類型的餌料,都要講究個配方。

釣友們,也會對所謂的爆護配方,樂此不彼,有用沒有先不説,僅僅是聽聞該配方能爆護、可連竿,就心若貓抓,不趕緊搞個明白,實戰一下,着實心癢難耐;

請客吃飯,甚至花錢買配方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是,除了極少數配方,確實有上魚的明顯小姑哦,但是大部分的配方,卻總是不盡人意,除了感慨不厚道之外,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配方是假的,還是自個不會用,再深層次點,到底是餌料的味型沒有調整好,還是餌料的狀態沒有處理好呢?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想要弄清楚第一個基礎問題,魚,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被吸引到窩點的。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第2張

魚被吸引到釣點的原因,只因為餌料合適的味型

很多釣友在配製餌料時,總會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餌料味型層次越豐富,味型特性點越鮮明、獨特,誘聚效果就越好;而實際上,這個觀點是比較偏頗的;

魚的嗅覺神經及嗅覺體系發達,但是魚的大腦體積並不大,這就導致了一種結果,魚能利用發達的嗅覺神經及嗅覺體系,在很大的一個面積內,能尋找到食物,但是,其大腦容積,卻不足以讓魚像人一樣,對食物有偏好;

這裏的偏好,其實簡單點説,就是魚不會挑食,只要能吃的,適合吃的,都吃,而不會像我們人類一樣,挑肥揀瘦,而這個判斷標準,就是味型,再具體點説,就是哪個區域的餌料,最先被魚的嗅覺體系捕捉到;

因為味型分子到底是怎麼個傳播機制,現在沒有定論,所以我們也無法分析,到底魚是基於什麼機制,在眾多的窩點、食物源中,優先選擇哪一個,但是就目前的實戰結果來歸納,魚對食物源的選擇,大體上是以下幾個原則:

1、就近原則,魚羣離哪個食物源比較近,就會優先去哪個食物源;

2、就多原則,魚羣在相隔距離差不多的食物源進行選擇時,哪個更多,就優先去哪個食物源;

3、安全原則,食物源在遭遇意外時,越容易逃避,魚羣進窩的可能性就越大;

4、食物源越安全,越能聚魚。食物來源本身越安全,越受魚羣青睞;

但是,不是魚羣覓食,到底是遵循哪種原則,其根本只有一個誘因,就是魚羣要麼是遊過窩點附近,要麼是窩點的餌料味型傳播到了魚羣附近,所以才會吸引魚羣進窩;

而總結為一點,就是隻有當窩料味型適宜了,吸引到魚羣了,所以魚羣才會進窩,但是,魚羣進窩後,卻並不代表魚一定會進食鈎餌,這一點,又恰恰是餌料配方所不能解決的事情;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第3張

餌料味型決定誘魚效果

在用餌上,我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叫做北腥南香,意思是北方用餌,一年四季都以偏腥味為主,而南方用餌,一年四季都以偏香味為主;

第二句話,叫做春香夏淡秋腥冬濃,意思是春季用餌香為先,夏季用餌味宜淡,秋季用餌腥為首,而冬季用餌濃打頭,而我們在實戰中,更有一句關於腥餌的使用原則;

休閒野釣用蟲腥,坑釣用蝦腥,湖庫首選用髒腥,這是因為,在休閒野釣,也就是小水面水域做釣時,野生魚的腥餌來源,主要就是水生昆蟲,所以用蚯蚓、紅蟲、蠶蛹、蛆蟲,效果更好;

而在坑釣中,因為坑釣多用養殖魚,而養殖魚從小習慣進食飼料,飼料中,多會用骨粉、蝦粉為蛋白質補充料,所以用蝦粉為主的腥味,更受養殖魚青睞;

而湖庫等大水面做釣,大魚的蛋白質補充來源,往往就是小魚、小蝦,相對來説,動物內臟為主的腥味和蛋白質結構,更符合大魚的進食需求,所以我們用內臟餌,效果自然就比其他腥餌效果更好;

但是,在實戰中,只要味型不是特別濃郁,搭配特別奇葩,基本上都能吸引魚羣進窩覓食,所以可以這樣説,大多數的餌料配方,都是有效的,都是可以將魚吸引到窩子裏的,但是,卻並不是每一個配方,都能讓魚開口吸食鈎餌;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了: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第4張

1、地域不同,魚的食口性必然不同

中國地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區,以縣為單位來劃分,一個縣和一個縣的農作物、水情、地貌不同,就會導致當地的水域中,魚的種類有所不同;

而就算是魚的種類相同,其食癖都有明顯的不同,而這種例子非常多,同是黃河流域,河南釣黃河鯉魚和寧夏釣黃河鯉魚的餌料,就有明顯不同,而寧夏釣黃河鯉魚和甘肅就明顯不同;

2、水質、水情不同,餌料進水之後,餌料的味型必然會發生變化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種現象並不是只有植物會出現,動物界出現的也不少,而同樣的餌料配方,使用在不同的水域時,必然是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南方和北方相比,北方水質整體含氟量要高一些,這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所以北風做釣,用果酸會多一些,而南方因為常年温度偏高,所以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水昆蟲就多一些,所以腥味偏大,比惹小魚;

總結的來説,餌料只要味型偏差不大,那必然會因為味型吸引魚羣進窩,但是,如果餌料不做調整,生搬硬套,那隻能做到誘、聚,但並不一定讓魚給口,也就是吞食鈎餌,其決定性因素的,還得是餌料的狀態;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第5張

餌料的狀態則決定了上魚的效率

既然魚羣已然進窩了,那麼,剩下的就是需要考慮,如何讓進窩的魚給口,吃餌,而因為地域不同、水域不同、水情不同,關於餌料的配方,其實真正需要我們操心的,是餌料的狀態,而事實上餌料狀態,也就以下這麼幾種:

1、軟和硬

2、輕和重

3、黏和散

曾經化紹新老師在講解開餌時有這麼一個例子,同樣是麪條,越順滑的,吃起來就越快;而同樣是麪食,死麪餅的口感就不如發麪蒸的饅頭,而鬆軟的蛋糕,口感又比饅頭要適口;

而我們在實戰時,其實也需要考慮這樣的問題,當餌料味型差不多,已經吸引魚進窩了,那麼魚不給口,唯一的原因,就是餌料的狀態不對,比如,魚大餌團小,魚小餌團大;

溶散太好,餌料不附鈎,魚只會進窩吃窩料,而不會有任何吸食鈎餌的機會,餌料溶散太差,進窩魚幾乎無法吸食,諸如此類等等,説白了,就是餌料的狀態出現了問題;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第6張

而這個時候,有經驗的釣魚人,則會通過實戰時的魚情,做出靈活調整,如小魚鬧窩太厲害,就適當加點拉絲粉,甚至是粘粉,讓餌料變軟、變黏,餌團能沉底,就能有效避免小魚鬧窩;

如果偶有截口,守底無口,可以適當加雪花粉將餌料比重減輕;而發窩速度慢,則可以在餌料中適當加輕麩,增強餌料的溶散,這樣誘魚速度自然更快;

事實上,沒有通殺全水域的萬能配方,同樣,也沒有一點效果都沒有的餌料,畢竟,大都數淡水魚的味型偏好,已經被釣魚人用無數次的實戰,總結的七七八八,根本就不存在哪種味型還沒有被我們釣魚人總結出來;所以,只用用不好的狀態,沒有釣不到魚的配方;

餌料的配方,釣不上魚,別急着調整味型 第7張

寫在最後

釣魚的樂趣,新手會認為中魚是樂趣,喜歡野釣的釣友則認為,能博大魚是樂趣,黑坑的釣友認為,能爆護、能上岸是樂趣,但是,配製餌料,用各種餌料配方,靈活調整狀態,調整配比之後,驗證其有效性,提高上魚的效率,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釣魚的樂趣呢?

標籤: 味型 釣不上 餌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erliaojiqiao/yonger/e0z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