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海上釣魚 >深海船釣 >

海船垂釣對象魚的守釣釣組配置與運用

海船垂釣對象魚的守釣釣組配置與運用

在船釣釣法中,“守釣”是適用釣場和魚種最多的一種釣法,而“守釣”釣組又是各類釣法中種類最多,變化最多的一種。本篇就“守釣”釣組進行全面分析

一、鱸魚釣組

鱸魚是青島海域可垂釣魚種中數量最大、分佈面最廣、垂釣期最長的魚種,位居青島海釣“三大家魚”之首。鱸魚有兩大特點:(1)掠食性強,索餌為吞食,吃口異常生猛;(2)泳層隨季節、氣温、天氣、潮汐、海流的變化較大,可從海釣直到表層。因此,在釣組設置上,應做到:(1)不可太“嬌貴”,鈎要大,線要粗,既要防止斷線亂線,又要防止魚把鈎子吞入肚中,給摘魚帶來不必要的麻煩。(2)萬不可一個釣組釣到底,當潮汐等諸影響因素髮生變化時,釣組,尤其是釣棚,應適時做出調整。

海船垂釣對象魚的守釣釣組配置與運用

目前,最常用的船釣“守釣”釣組有三種:

1)“一底一浮”釣組,即一般鈎子設在鉛墜附近,一把鈎子設在鉛墜上方1米左右處,架子線長1米,子線長0.8米左右,這是最常用釣組。這種釣組的缺陷是,當有底層小魚存在時,底鈎常被其頻繁騷擾,竿尖信號很亂;

2)“雙浮鈎”釣組,架子線長1.6米,一把鈎設在鉛墜上方0.3-0.8米處,一把鈎設在鉛墜上方1.2-1.6米處,子線均長0.8米。當魚“起浮”時用該釣組,常可有“一箭雙鵰”之獲;

3)“單鈎釣組”,架子線長0.5米,鈎子設在鉛墜上方0.3-0.5米處,子線長0.8-1.2米,當海流太強,魚“下潛”時,使用該釣組。

上述三種釣組中,架子線均為5-10號,子線5-12號,最好是無色透明碳素線。當海流太弱時,可在鈎把處加一個小型浮球,把鈎浮起來。當光線太暗或水太渾時,可在鈎把處穿1-2粒熒光珠,或亮片,以起引魚咬鈎的作用。

釣鱸船竿一般不超過2.4米,故架子線的長度也被限制在1.6米以內,再長就要影響拋竿和取魚。但有時魚的泳層會高出這個限度,這時,儘可能提高釣棚的辦法是減短子線。不少釣友擔心子線太短會影響魚兒咬鈎,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筆者曾多次用超短子線(0.2米)與他人的長子線(0.8米以上)進行PK,結果,大獲全勝,有一次釣獲尾重2-7斤的鱸魚、梭魚近百斤。

二、黑鮶和六線魚釣組

黑鮶的數量為青島海域可垂釣魚種中位列前三,同樣是一種掠食性較強的魚種。但其泳層,隨外部因素影響變化幅度較小,因其獵食時多以礁石為掩護,所以多數情況下,其泳層在0.5米以內。

黑鮶的釣組基本上是一個模式:下鈎在緊靠鉛墜的上方,上鈎在鉛墜上方0.3-0.5米處。子線長0.2-0.4米,以5號透明碳素線為好,碳素線的特點:一是硬,不易亂線;二是特別耐磨。較大型黑鮶多棲息於水深30米以上光線幽暗的環境。因此,在鈎把處加幾粒熒光珠或熒光軟蟲段,以利引魚。鉛墜噴塗熒光漆也會起到相同的效果。黑鮶極“好色”,特別喜歡白色的釣餌,鈎子最好也使用銀色的。

六線魚屬小口魚,儘管也是食肉性,但掠食性相對較差,索餌時不像鱸魚、黑鮶那麼肆無忌憚,常是瞻前顧後,量口而入,十分謹慎。六線魚常與黑鮶共生一個海域,因此,通常共用一個釣組,兩者兼釣。但,當底鈎以六線魚為主攻對象時,鈎子最好換成上黑色的,而且不能太大,子線也應稍細一些。

海船垂釣對象魚的守釣釣組配置與運用 第2張

三、黃姑魚釣組

黃姑魚只是春、秋兩季中的一段時間裏,在青島某些海域停留,常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更顯其彌足珍貴。皇姑魚也屬食肉性強略食性魚種,嘴大齒利,喜近底索餌,一般不會超過0.5米。有集羣掠食的習慣,一發現“獵物”便蜂擁而上,咬鈎表現是“瘋搶”。因此,釣黃姑一要“低”,即鈎低;二要“快”,即動作快。

最常用“一線兩鈎釣組”,架子線長0.5米,子線設在離底0.1-0.3米處,長1-1.5米,一線綁兩把鈎,線頭一把,離線頭15公分處一把,第二把子線長5公分左右。這樣在上魚高潮時,會增加上雙尾的機會。為防止魚將鈎子吞入,鈎子要號大、把長、色亮。子線用5-7號透明碳素線。

四、鯛科魚種釣組

青島海域最常見的鯛科魚種有黑鯛、真鯛兩種。這兩種魚雖個頭和口都不算很大,但卻十分強悍,遊速快,動作敏捷,牙齒尖利而強勁,常以小蟹、海螺等底棲硬殼海洋生物為獵取目標,近底索餌是其一大特點。另外,這類魚還特別聰明,屬於高智商魚種。當其發現目標後,往往先不急於攻擊,先圍着打轉,看看是否有詐,然後再行動。

因此,鯛科魚種的釣組一要特別注意隱蔽,子線不僅要有較高的透明度,還得有一定長度。鈎子不能太大,也不能用長把鈎,要讓餌儘可能將其全包起來。

最常用釣組如:架子線長0.5米,子線為5號高透明度碳素線,長1.5米,子線設在鉛墜上方5-40公分處。真鯛比黑鯛泳層低,子線一般固定在緊靠鉛墜的上方,黑鯛釣組的子線離底30-50公分左右。當海流強度發生變化時,黑鯛的泳層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釣組應適時做出調整,海流越大釣棚越低。

五、梭魚釣組

梭魚也是青島海域分佈面最廣的魚種之一,尤其是秋末冬初時節,肥頭大耳的秋梭會成羣結隊前赴後繼地進入膠州灣等海域,成為季節性主釣魚種。儘管其貌不揚,但由於個頭普遍較大,尾重5-6斤十分常見,上鈎後感覺良好,所以深受廣大釣友喜愛。

梭魚雖也喜食肉類,如小蝦、沙蠶等,但平素多以低等海藻碎屑為主食,其肚子中的“黑泥”其實就是這類東西的嚼碎後的混合物。梭魚食性較差,索餌特點是“啃”而不是“吞”。泳層稍高於鱸魚,隨外界因素影響變化也很大,有時在水皮,有時會深潛之海底。

梭魚釣組的一般模式是“雙浮鈎”:底鈎離鉛墜1米,上鈎離鉛墜1.6米,子線均長0.3-0.4米,為了讓鈎在海流較弱是能浮起來,通常在鈎把處加一個小浮球或軟蟲段。釣梭魚分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深秋,這時吃口生猛,子線可用的較粗,如5-7號的透明碳素線。鈎子也要相應地大些,如丸世18-20號。

及至初冬,水温變得較低時,梭魚便處於半昏迷狀態,此時,開口較小,口吃乏力,這時子線要儘可能細些,如3號碳素線,鈎子也要變小,一般不超過丸セ15-18號。梭魚屬於離底覓餌魚種,因此,不管什麼時節,鉛墜一定不能太大,掌握在以剛好把釣組壓至海底為好。這樣,釣餌下沉較慢,留給魚兒更多的視覺反應時間和截餌的機會。

海船垂釣對象魚的守釣釣組配置與運用 第3張

六、石蝶釣組

石蝶屬冷水性底棲性魚種,常見於海洋生物豐富飛深水沙灘。在水温較低(5-15℃)的季節,當其他魚種遊至越冬場越冬後,石鰈便成為季節性主釣魚種。石蝶個體不大,尾重一般不超過0.5公斤,口也較小,其獵食特點是“潛伏”。石蝶釣組的種類很多,但總的要求就是鈎子都必須着底,且需具有較高靈敏度。

常用釣組有以下幾種:

1)鉛墜前2-4把鈎,墜後1把鈎,墜前鈎子直接綁在架子線上,間距20公分左右,子線長5-10公分,墜後鈎子線長20-30公分。這種釣組的特點是隱蔽性好,但重量太輕,容易發飄,故一般在主線和架子線處加一粒小鉛墜,以把釣組壓住。

2)大致結構和(1)相同,但子線和架子線連接全部用小型鋼絲天平。這種釣組的特點是“沉”,架子線和子線較易分開;

3)墜後用一個小型“雙臂天平”,天平的兩端和中間各綁一把鈎,墜前用小型支形鋼絲天平綁2-3鈎。這種釣組的優點除了較“沉”外,再就是架子線和子線分離的較好,即使拋竿方向和海流方向完全平行也會處於較好的分離狀態。

上述3種釣組的架子線5-7號左右,子線3號左右,最好是透明碳素線。鈎子建議使用丸セ12-15號上黑鈎或チヌ眮打0.8左右,不能太大,大了妨礙魚吞入。鉛墜也不能太大,大了影響釣組靈敏度,一般50-75克即可。

七、帶誘魚籠的釣組

不管是岸上還是船上守釣,都可使用帶誘魚籠的釣組,這種誘魚籠一般為圓柱形,體積不大,長約5公分,粗3公分左右,頂部有一個可以掀開的帶彈簧的小蓋,用來裝填誘餌用。通常設在鉛墜上方10-20公分處,為了防止子線纏在誘魚籠上,最好在其上方裝一個長10-15公分的鋼絲單臂天平。帶誘魚籠的釣組的誘魚效果非常明顯,經常可將拋點周圍數十米的魚聚至窩點。但這種釣組不適合海流太強的場合。

海釣影響因素較多,故釣組也決不可望文生義、死搬硬套,垂釣時應根據當時的海情、魚情、潮汐、海流、天氣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設置釣組,見機行事,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hsdy/chuandiao/wqr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