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海上釣魚 >磯釣 >

高手多年的浮游磯釣心得分享

高手多年的浮游磯釣心得分享

海釣基本知識大致可分為 : “天氣篇”“符標篇”“釣餌篇”“誘餌篇”“釣組篇”“釣棚篇”

一、天氣篇

首先,在釣魚出發以前,就可以預知釣況的 50%,釣具釣組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是先要知道天氣、風向、風力、水温、潮汐。根據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風力?而選擇釣點, 根據什麼樣的水温?而決定多深的釣棚?知道潮汐就可以知道何時有魚的時間,而把握機會。

例如:釣魚前一天的海水水温是二十度,而釣魚那天是二十二度,則釣魚這天肯定大咬,而且淺水也無所謂。淺的釣場也可以有良好的釣果出來,相反:若釣魚前一天的水温是二十二度,而釣魚這天是二十度,則釣況不會太好,需要找較深的釣場,儘量釣深一點。

風向及風力對釣場影響也較大,風力較大時,再好的釣場也需要迎風而釣,誘餌都打不出去不要説釣魚了,再一是釣組上不到主流上,會離開航道,就不會有好的成績出現了。遇到大風大浪而對使用的釣組也有相當大的影響( 留在浮標篇再研究)。

在選擇釣點時儘量選擇面向南或北,因水流是因漲潮或退潮而形成的。大部份地方漲潮是水由西向東流, 而退潮是水由東向西流,也有些地方是相反。但是始終會左右方向流,而很少情況是往前或往釣點湧過來,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是休息,因為時常會刮到底。所以首先掌握到自然天氣情況會對釣況有相當大的幫助。

高手多年的浮游磯釣心得分享

二、浮標篇

浮標的用法比較複雜、因釣場的環境、風力、水流的快慢、釣棚的深淺、釣餌的種類、都會影響使用浮標得大小、浮力的大小。在此, 我的主題是釣黑鯛,所以縮小範圍,讓各位釣友比較容易理解,容易接納。

一般在國內由於南極蝦的求購不便,一般使用基圍蝦的蝦仁做釣餌 ( 會在釣餌篇中説明 ),由於蝦仁的重量較重,所以在此就不提零號符標及輕量級的符標。我一般使用的是 B、05、1 、1.5 等。在風平浪靜,沒有水流時,多數使用 B 號浮標。

因為一個蝦仁的重量幾乎和 B 相符,而且可以沉到十米以上由於不加任何咬鉛,所以下沉時可以順著誘餌自然下沉。但是這種情況較少,正常環境下,多數使用 05 號浮標、四及風以內、及正常的水流,可以釣到七到八米的水深。

釣組深度雖然調到八米,但由於水流的快慢,實際釣餌會在六米半到七米半之間徘徊,這是最常中魚的釣棚,也是黑鯛比較喜歡的深度。另外水流較快 或者釣大本流時或者受風力影響 海浪較大時,根據當時情況使用1號或者 1.5 號,這樣比較容易受控制,不容易離開航道,大致可釣到十到十五米的水深。簡單的想法,一個B釣一到三米,2B 釣二到六米 (1B x 3米)無風無浪無流時。用B來釣三米水深,有風有浪有流時,用3B來釣三米水深,這樣考慮就簡單多了。

三、釣餌篇

在此先談談“釣餌 ”黑鯛是屬於“雜食性魚”無所不吃,一般常用於釣餌的魚食有、南極蝦、活蝦、青沙蟲、紅沙蟲、蝦仁、小螃蟹、海腸、青口、小貝殼類、麥片、玉米、西瓜、小魚、小八爪魚等等。

在這麼多的釣餌裡,要用什麼做釣餌才能達到最高效果呢?説難就非常難,説容易就非常容易,因為主要是看釣魚人細不細心、專不專注,所謂的細心就是對大海的情況判斷準不準確。這裡就分出來要用什麼釣餌才有效,是非常重要的。我記得有一次出外礁釣魚,開始時整個海裡都是泥猛 ( 一種帶毒刺的魚 )。

一小時後,整個海裡都是黃雞魚,有大有小,大的一斤半,小的幾兩。兩個小時後,冰箱就暴滿了,當時我帶了七種釣餌:包括了南極蝦、活蝦、蝦仁、青蟲、小螃蟹、麥片、小八爪魚等等。用儘了法寶還是雜魚,偶然我記得拿麥片可以釣黑毛,就在鈎上穿滿了麥片,結果連中九條黑鯛。( 但從此以後,有時不管用) 結論是有雜魚時,此法就比較管用 ( 大約五月以後到十月 )。

直落的外礁小螃蟹就比較管用,在我常用的釣餌裡主要是南極蝦及蝦仁、南級蝦、我就不特別介紹了。在這裏介紹一下蝦仁、蝦有很多種,釣魚用最好用基圍蝦。因為沒有背上的黑筋,我用時會用鹽及白沙糖淹製後放冷凍庫裡。一斤的蝦用半斤的鹽及半斤的糖同時放入,二三個小時後就可使用,夜晚釣魚多數用青沙蟲、筏釣多數用小青口,小螃蟹、小貝殼類。

四、誘餌篇

在磯釣使用之誘餌是衡量魚獲量的主要工具,所以浮游磯釣釣法及中誘餌是分不開的。

1)打誘餌最高境界

黑毛及鱲魚是住在海底的巖石縫中,若想將釣餌送到那個位置是相當的困難及釣棚需要相當的深度,再加上海底之巖石起伏不平,要直接將釣餌送到魚的前面是更加困難。另外,就算將餌送到黑毛及鱲魚的嘴前,魚也不一定會吃,因為魚對此釣餌之驚戒心相當之大,若再加上小魚羣多時,釣餌尚未到達魚棚前在中途已被小魚將餌吃掉了。所以將釣餌送到釣棚,再讓目標魚來吃魚餌是有相當難度之學問。

所以就要利用誘餌,撒入海中把魚引到指定範圍,是需要對海洋有深厚的認識才可。首先不管大魚或小魚全部爭先來吃誘餌,這也是證明誘餌已經發生了效力。如要引起黑毛及鱲魚之注意,使他們在深水層慢慢的游上層來吃餌,這就是誘餌的最大目的。最初抱有警戒心之魚羣,吃到幾個誘餌後,發現並沒有任何危險時,魚食餌之態度就開始瘋狂(尤其是多魚爭食的情況下),此時也就是最好釣的開始。

在此時打誘餌之方法及時機,也就是決定釣果的重要環節,打誘餌能將目標魚引至目標帶。可以把魚引到水面來食餌,就是打誘餌最高的境界。如帶上偏光鏡還可以看到魚吃餌的情況,若見到青白之魚腹白尾這是屬黑毛了,而見到在水中迴游,上黑下白之魚種就是屬鱲魚了。見到魚羣在水面迴游,也是釣魚的一種樂趣,在蚊洲地帶,時常見到的魚羣有幽面,紅尾東及雞魚等。

由於打誘鉺,可令到魚羣由下層游到上層食餌,在這時釣棚需要由深調至淺,加上誘餌及釣餌,使魚分不清,中魚的機會就自然變高了,使得釣果變好的是實事。

高手多年的浮游磯釣心得分享 第2張

2)自己的個人份量

浮游磯釣釣法之魚獲量是跟誘餌之打法有很大的關係。數量及誘鉺內的份量有影響外,也是相當重要之一個環節。比喻説:在雜魚較多之季節裏,由於雜魚太多使到目標魚無法游上上層水面。又或者好不容易才將大魚引誘到上層,可惜誘餌用完,一下子被引誘上來之大魚就會全部走掉,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在此先提議之數量,以我本人一天誘餌之準備量約在9至12KG南極蝦,集魚粉4至6包。看雜魚之多少,根據情況來定。在夏天(4月底至10月初)之用量更多 18KG(12塊×1。5KG)南極蝦,集魚粉(淺粉)3包,另外再加2包鱲魚粉,2包麥片可用可不用作後備之需。但大部分情況下將鱲魚粉或麥片各用1包分開3次使用。

在冬初期(10月底至4月初)南極蝦就需用12KG(8塊×1。5KG),集魚粉6包分3次使用(取其各集魚粉的專長及不同的特性),另外準備3包麥片,必要時使用。

每次開始製造誘餌,先用3至4。5KG的南極蝦加1包淺粉使用,看海水的情況,魚食餌之情況,然後再按不同天氣和氣温之情況適當的加入其他之集魚粉。

釣餌方面最少準備2盒,視乎吃餌情況而定,上午先開一盒,另一盒留在冰箱內保持新鮮。在上午用剩之釣餌倒入誘餌桶內跟誘餌混合,下午再從冰箱拿出一盒新的釣餌,這樣才可確定保持釣餌之新鮮度。

在做誘餌之前發現雜魚多時,最好使用膨漲幾倍之集魚粉水加多一點。另外,如遇到大風打誘餌時,就應選用遠投性的集魚粉為主。水温低時,以較重之誘餌為主,讓誘餌可直接到達深場,因為這時候大魚是很少會上水面的。

3)關鍵是釣餌與誘餌能否在一起

講了那麼多最重要是讓誘餌慢慢在水中擴散下沉,但必須想盡辦法,使誘餌和釣餌碰到一起,為最重要。

最主要是將打出的誘鉺和釣餌撞到一起,要考慮到誘餌下沉之速度,水流之速度,這是可從集魚粉的特性去估計。計算好再配合適當的釣組和魚餌入水的位置,可以讓釣餌在誘餌帶停留最長時間,這樣魚獲量肯定可以有保證。

4)根據雜魚的多少,而決定打入多少誘餌

有時在看別人釣魚,從他打誘餌的方法,就可以知道此人是否釣魚高手。例如:有些人,打出一杓誘餌後,以後就忘記在需要時再打,或者一下子打七、八杓,然後在半小時後才再打,結果走的時候,6KG南極蝦尚用不完,只用了一半,剩下的全部倒入海里,此是非常不好的例子。大家記緊誘餌適宜量少而密打,使到誘餌源源不絕有誘餌存在及保持長時間。

誘餌的基本打法是讓魚靠近,然後維持在指定的水層及地點,誘餌的打出不能一次過大量而相隔的時間也不要太長,要看魚消餌之情況而作出適當的打。另外就要注意海水中的情況,雜魚的多少來決定打誘餌的量及密度。

簡單的説,水面雜魚少的時候,打1杓誘餌時,上層魚吃不完的誘餌,可以沉到下層,在下層可以引誘到你的目標魚,而且在繼續打誘餌的情況下,可以將深層之魚,引誘到表層來,這就不需大量的誘餌了。

但反過來説,雜魚多時,打下1杓誘餌,已被上層魚吃完了,而根本沒有誘餌可沉到下層,下層之目標魚就不會停留太久了,這是因為下層的大魚根本無法吃到誘餌,這情況下若適當的多打一點誘餌,讓雜魚吃剩之魚餌,可以沉到下層,保留住下層的魚在此釣棚才是最高境界。

  5) 多雜魚時的對策

最後如果雜魚實在太多的情況下,有三種方法,可以一試:其一是誘餌分離打法、腳下打三下,外面本流打一下,集中腳下,把雜魚引到腳下,釣雜魚前 1米的地方。其二用較重之誘餌,然後將釣棚調到相當深的地方為目標。第三就是把大量的誘餌一次過拋進海里,任由水平的雜魚進食,然後餘下的誘餌就會跟隨水下層的水流飄到有大魚的地方,再靠對底流的認識,找出較遠的目標位。

這一來可把雜魚留在固定的位置,二來又可從中釣到外面或底層的大魚。説起來相當容易,但做起來就非對底流有相當的認識不可。總之,打誘餌對於獲量是相當重要的,請記住,想盡辦法,讓誘餌和釣餌能在水面下撞在一起,為最主要。

五、磯浮釣基本釣組(仕掛)之組成

根據日本磯釣發展歷史,磯釣基本釣組可分為"固定式釣組","遊動式釣組"與"移動式釣組",近年來因為魚類生態改變,全遊動式釣組大行其道,所以基本磯浮釣釣組現在已分為 1)固定式釣組,2)半遊動式釣組,3)移動式釣組,4)全遊動式釣組。

高手多年的浮游磯釣心得分享 第3張

1)固定式釣組

故名思義,此種釣組浮波(丹錐),採用牙籤或膠棒固定於母線上,魚訊較簡單直接敏感,風大時使用也不會因風勢將母線拉動而令浮波下釣組長度縮短,在流水十分喘急時例如香港沒有的本流釣場也有其效用。如操控得宜,固定釣組適合在一般情況下使用。

一個固定式釣組通常由以下配件組成:

1.母線-採用浮線或半浮沉線均可。

2.浮波-通常採用由0號至5B以內之浮波。

3.固定膠棒/牙籤-用以插進浮波底部以固定浮波位置。

4.卡拉曼棒-可用可不用,但有部份釣手將其固定於浮波下20cm用以觀測水流流向,對新手初學磯釣時強烈建議使用,對用視覺掌握流向流速及仕掛打斜度十分有效。

5.水中-固定釣組很少採用,除非兩層流,否則加上水中將影響固定仕掛其中一個優點-“細膩的晃餌效果及釣組控制”。

6.擰圈/直結-擰圈可將母線與子線因水流做成的“氣”(即纏繞)消去, 但因其具有重量較容易影響較輕釣組(例如0號,G2,1B等) 在水中表現及狀態,而且由擰圈連接母線與子線會產生兩個駁口, 間接減低釣組強度,在現今日本流行較輕之仕掛(例如1B或以下)及較幼之母/子線情況下,大部份日本釣手均會採用直結連接母/子線以增加強度. 但擰圈仍然具有其實用價值。

7.子線-現今碳纖子線比重通常高達1.60-1.80, 比以前尼龍子線比重較高, 就算並無夾上夾鉛也能沉進海中, 所以選用子線號數越大時應同時計算其比重影響, 適度增減夾鉛重量。

8.夾鉛-通常會採用一粒,兩粒或三粒夾於子在線或擰圈上方,即日本磯釣術語中的一段,二段或三段打,夾鉛位置高低增減對釣果有時會有決定性影響,將在進階篇另文詳述。

2)半遊動式釣組

一直以來十分類似,分別只是移動式釣組中上下線擋的距離比較遠,通常遊動幅比子線長度更長,釣組長度比較大,例如兩竿長度 (即36尺或以上),為求順利到達目標深度通常負鉛量也比較大 (倒如5B,0.8或1號以上),有時因水深會產生上下層流速及流向不同所以會加上水中以作穩定釣組而半遊動式釣組通常上下線擋較短 (多數一噚半即10尺內)及較子線長度為短,除非特殊情況下,多采用5B負重以下之浮波而使用水中情況較小。概括來説,移動式釣組適用於深場而半遊動式釣組適用於湧浪較大但風勢較平緩之場合,同固定釣組一樣,半遊動釣組如果操控得宜,也可適用於大部份釣場。

一個半遊動式釣組通常由以下配件組成:

1.母線-採用浮線或半浮沉線均可。

2.綿線結/太空豆-用以固定釣組長度,令浮波不再向上移動,綿線結比太空豆體積較細而且較機動,因為可隨時安裝或拆除,強烈建議初學磯釣者學懂如何綁制綿線結,可在本區中尋到綁制方法。

3.擋豆/擋珠/O豆-用以擋在浮波頂部與綿線結間用以阻擋浮波越過綿線結。

4.浮波-在半遊動釣組通常會採用負重較高之浮波(例如2B至5B範圍),以期增加釣組重量將整副釣組帶往預計之釣組長度,當然如果釣手操控技術有一定水準,則採用1B以至0號浮波時釣組也能順利下潛。

5.水中-必要情況下才會採用。

6.T豆/卡拉曼棒-用以墊在浮波與擰圈間,浮波與水中間或水中與擰圈間以保護浮波/水中免受碰撞而損壞,卡拉曼棒更能於母線與擰圈間斷裂時確保浮波/水中不會流失。

7.擰圈/直結-在半遊動釣組較多采用擰圈,取其就算只用T豆不用卡拉曼棒也能保持浮波/水中於母線範圍內。

8.子線-現今碳纖子線比重通常高達1.60-1.80,比以前尼龍子線比重較高,就算並無夾上夾鉛也能沉進海中,所以選用子線號數越大時應同時計算其比重影響,適度增減夾鉛重量。

9.夾鉛-通常會採用一粒, 兩粒或三粒夾於子在線或擰圈上,即日本磯釣術語中的一段,二段或三段打,夾鉛位置高低增減對釣果有時會有決定性影響。 

3)移動式釣組

一個移動式釣組通常由以下配件組成 :

1、母線-採用浮線或半浮沉線均可。

2、綿線結/太空豆(半遊動, 全遊動, 移動釣組時適用)。

3、擋豆/擋珠/O豆-用以擋在浮波頂部與綿線結間用以阻擋浮波越過綿線結。

4、浮波-在移動釣組通常會採用更高之浮波(例如5B至2號範圍), 以期增加釣組重量將整副釣組帶往預計之釣組長度, 當然如果釣手操控技術有一定水準, 則採用3B以至1B浮波時釣組也能順利下潛。

5、水中-在移動釣組中因為通常用以釣取深場, 上下層流速將有較大差異而產生兩層流的機會也大, 所以通常會採用水中。

6、T豆/卡拉曼棒-用以墊在浮波與擰圈間, 浮波與水中間或水中與擰圈間以保護浮波/水中免受碰撞而損壞, 卡拉曼棒更能於母線與擰圈間斷裂時確保浮波/水中不會流失。

7、擰圈/直結-在移動釣組較多采用擰圈, 取其就算只用T豆不用卡拉曼棒也能保持浮波/水中於母線範圍內。

8、子線-現今碳纖子線比重通常高達1。60-1。80, 比以前尼龍子線比重較高, 就算並無夾上夾鉛也能沉進海中, 所以選用子線號數越大時應同時計算其比重影響, 適度增減夾鉛重量。

9、夾鉛-通常會採用一粒, 兩粒或三粒夾於子在線或擰圈上方, 即日本磯釣術語中的一段, 二段或三段打, 夾鉛位置高低增減對釣果有時會有決定性影響, 將在進階篇另文詳述。

4)全遊動釣組

就是將半遊動釣組中浮波以上的擋豆及綿線結移去,令釣組長度不受限制,近年來在日本大行其道,以前全遊動釣組大多用作深場探釣之用,在香港更曾被認為香港缺乏深場而備受忽視,但隨?日本方面發展出ZERO釣法,Suru Suru 釣法及ZERO Suru Suru 釣法,釣手已續漸認識到全遊動釣組中原來也不單是專攻深場探釣之用,對淺到中等深度也極為有效,故此在日本已日漸普及,有機會成為主流釣法其中之一種。但此種釣法對釣手有關釣組操控技術較為講究,未必適合初學者使用。

一個全遊動式釣組 (針對ZERO釣組, Suru Suru 釣組或ZERO Suru Suru釣組時) 通常由以下配件組成 :

1、母線-採用浮線或半浮沉線均可。

2、綿線結-在全遊動式釣組中能穿過浮波, 主要用途乃用作目印之用, 用以確定作釣時釣組長度之用。

3、浮波-除非極大浪湧情況下, 大多數採用0號, 00號, 000(-0) 號浮波。

4、卡拉曼棒/全層水中-卡拉曼棒在全遊動釣法中為必須品, 因為可用目測浮波下流向, 流速, 釣組打斜及釣組下沉速度, 達致誘釣同調之境界, 延長同調時間, 而全層水中多數有重量(由G7至G1), 可增加釣組乘流性及微調釣組下沉速度。

5、 擰圈/直結-在全遊動釣組多不採用擰圈因額外重量會影響釣組下沉表現, 故此以直結居多。

6、子線-現今碳纖子線比重通常高達1。60-1。80, 比以前尼龍子線比重較高, 就算並無夾上夾鉛也能沉進海中, 所以選用子線號數越大時應同時計算其比重影響, 適度增減夾鉛重量。

7、夾鉛-通常會採用一粒, 兩粒或三粒夾於子在線或擰圈上方, 即日本磯釣術語中的一段, 二段或三段打, 夾鉛位置高低增減對釣果有時會有決定性影響, 將在進階篇另文詳述。

六、如何決定釣棚

這幾年磯釣不斷有新人類加入,使到這個圈子熱鬧非凡,筆者經常所見一個釣魚團內都總有新人和老手,在釣魚的經驗中當然是富有多年資歷的較為優勝,但是這也並不代表新生會釣得比老手差,關鍵是很多老手只顧他們釣魚歷程中累積下來的經驗,而不顧新環境的轉變,這也是筆者去年所發生的小毛病。而新朋友就因對釣魚一片空白,很容易接觸新釣法,及不受經驗影響而用心去思索,使到很多時新釣友釣得比較出色。

1)釣棚的爭論

什麼是釣棚呢?釣棚就是魚餌留在水中的位置,簡單的説就是全釣組的長度,它跟魚的泳層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要釣魚當然要知道魚會在何處及會留在什麼深度,由於魚有分表層洄游性、中層的及棲身在底的魚種,又各地釣點水深並不一致,所以我們先要決定對象魚,然後採取針對性策略。今天我們先將魚分為水面魚和沉底魚兩部分,即是説魚類的泳層分有兩種,然後再去考究離水面多少,及離水底多少。

有很多釣了大半生魚的人,仍然沒有認識到釣棚及泳層的問題,他們只顧千篇一律把鈎子掛上魚餌,然後習慣地固定釣組的長度,投入水中便開始磯釣。可能是以前這副釣組的長度令他釣過大魚,所以自此就不斷採用。需知道就算在同一地方,海是不斷地變,有風向大小、水流方向、潮水漲退及温度的差別,這種種因素都會改變了魚的泳層。我大膽地舉出實例,大家都知道鱲魚一般的習慣是靠海底棲身,但是近年來魚排上不是很多朋友見到鱲魚在水面遊過,甚至留在魚排的屋下,用肉眼也可以看到。那大家應該相信魚是會在不同的情況下走到不同的泳層啦!

現在我們要重複基礎性的問題,就是魚類的泳層為何會變幻莫測呢?相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度的影響,簡單來説就是魚會因不同氣温下改變泳層,得寸進尺者認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當越瞭解魚類,就會知道魚也是動物,它們會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棲身地。

天氣太冷我們為了保温就會穿較厚的衣服,而太熱時我們也會找陰涼的地方,這是身體在不同的情況下叫我們作適當的調節;而魚的側線,也有探測温度的功能,所以也知道那種温度才適合自己。而第二個更有建築性的原因是我們知道魚的一生只為了兩件事,一就是要繁殖性下一代,其二就是為了找食物。

在夏天水面的餌料生物特別多,所以很多小魚都會走出水面覓食,而專門追捕小魚的魚類就會在夏天走到離岸不遠水面來。就好像吞拿魚等魚類,它們在夏季很多時為了追捕小魚,而在離岸海面8至10公尺處活動,這是拖釣盧亞和磯釣標準釣棚了。我們也因此而得知夏天釣水面魚的釣棚了。

而在冬季,因為水面沒有小生物作小魚的食糧,又因東北風的洶湧,令到小魚都走到深海去,所以夏天的捕食者在這種情況下改變泳層。當中有經驗的釣友都知道,其實在冬季小魚真是不多,所以很多魚都只選擇在夏天大量進食,而冬季就如冬眠一樣,只留在深海,少活動和少覓食,就這個理論,我們應該可以瞭解到石斑等魚為何只會在夏天才會釣到。其實這個論點可以從養魚排的餵食習慣去理解,很多魚排排主只會在夏天而靚流水下才會餵魚,而冬天餵魚情況就很少了。這是小弟追問專業養魚的排主才知道的,不過當中所指的就只有魚排慣養的石斑等為主。

高手多年的浮游磯釣心得分享 第4張

2)鱲魚的釣棚

我們知道了魚羣在温度下變了泳層後,再加上對目標魚的認識,那就大致可以找出釣棚的深度了。但是在不同的深度下我們的釣棚也應該有適當的調整,所以本刊常掛在口邊的是首先要了解釣場的深度,尤其是走到陌生的釣場,一定要先測試水深,然後再瞭解温度最後才設出一副針對性的釣組出來,尤其是釣多棲身於底的魚。

例如釣鱲魚,大家都知道黑鱲和黑沙鱲多食石邊的貝類,所以釣這種魚就要釣靠邊和較底層,雖然我們磯釣有誘餌的幫助,就對於這種活動性較低的魚,它們離開底層的時間將會很短。所以在這情況下都是把釣棚的長度設至跟水深差不多就最有利了。而且大部分的針對魚誘餌粉都是比重較高,鱲魚就會自然留在水底了。

但我們知道這一點後,又怎樣決定釣棚深度呢?例如試過釣點的目標位有三米深,那自然釣棚設在三米處就最理想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海洋中的水是會有流動的,而流動的海水是會令到我們的釣組不能成一直線直落到底。所以在這情況下釣棚的深度又要因水流和夾鉛的位置而改變長短。

水急流時可以設至長過三米,水靜無流水就在三米附近也可。如果您問我那不如夾重鉛垂,使到魚餌剛剛在水底,那不是更理想嗎?那我就會答您,如果是這樣的話魚餌在水裏就不夠自然,完全失去磯釣的最大優點,不如打沉底好了。

另外我們為了要魚餌可以穩定而自然在水底漂動,就算很少很少的流水,我們也建議大家在以上的釣點打釣棚設到兩米八長,因為海底有高低起伏,相等於深度的釣組較容易掛在海里礁石上。

而釣白鱲和黃腳鱲就會有所不同,因為這兩種鱲魚是會在不同適當季節追捕小魚,我們可從它們的牙齒特性中得知。所以釣會追捕小魚的鱲種,我們就要視乎它們覓食的習慣去決定釣棚的深。

您會問我們一向釣白鱲都是發現它們只在深處覓食,剛才的一番話豈不是有矛盾嗎?由於香港的情況較特別,大家有否發現白鱲只會在冬季才會路經本港,所以香港釣白鱲多在近海底找到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其他地方就不同了。而且白鱲和黃腳鱲是屬於較高活性的魚,大家是可以用誘餌把它們引到離底的,不信下次試試!

3)一年一個循環

今天我們知道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魚種可釣,這也是跟較早前提及的覓食習慣有關。在夏季海面上多小魚,而捕食者出現,從小魚的泳層我們知道釣追捕魚的釣棚深度,在秋天小魚變大了,鄰近的地方多了很多大的魚。而追捕者也因變大的魚而追到較出的海域繼續覓食,所以岸釣只能釣到中型魚。

到了冬季很多魚種都停止進食,並且游到較暖的深海去。但同是路過魚也在這時候游進來,由於這時候水面很少食物,所以大魚都在海底覓食,在這時候釣棚相對也要調至靠近海底。春季路過魚會在靠岸繁殖,所以在離岸不遠的靜水海底又有魚釣,至釣棚也不需多講了。

到了新一代小魚出生,岸邊多了很多可作食物的小魚,追捕者又會再次遊近,年年如是、生生不息。在這魚種的自然生態下,唯有在不同的季節為大家介紹不同的釣法,我們強調並非單單是針對一種釣法而生,而且希望大家在不同的季節裏享受到不同的釣魚樂趣。

魚種夏天冬天

鱸魚 1米 全泳層

雞魚 7米 50米

沙鑽 2米(岸邊) 40米(離岸)

吞拿魚 1米(岸邊) 60米(離岸)

赤鱲 15米 180米(離岸)

黑沙鱲 全泳層 靠底(岸邊)

白鱲 全泳層 靠底

標籤: 浮游 高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hsdy/jidiao/928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