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調漂 >技巧 >

掌握黑坑的規律,黑坑不再黑

掌握黑坑的規律,黑坑不再黑

黑坑,雖然大家都知道釣位是第一位的,屁股坐正了想不爆連都難,除了釣位的因素,對黑坑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我在黑坑摸爬滾打了10幾年,積累了一些經驗,今天拿出來和廣大釣友分享一下,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希望大家釣獲更多的魚獲!

掌握黑坑的規律,黑坑不再黑

魚兒生存的環境––黑坑的水

水的肥瘦決定魚兒吃餌是否積極,同時也決定了魚兒喜歡的味型!如果新開的黑坑水體來源是抽的地下水,機井水,從肥瘦程度上來講,這樣的水屬於瘦水,而養殖的魚90%以上都是在肥水的環境下長大的,水肥才能保證魚兒有足夠的食物,魚兒已經習慣了偏肥的水質條件,突然間被放到瘦水中,是很容易造成魚不適應水質,再加之地下水的温度都比較低,容易造成魚不下底,開口不好!

應對這種水情,根據我自身的經驗,在垂釣時應該主抓行程或者釣離底,浮漂要儘量用的小,減少吃鉛量,降低浮漂的下降速度,餌料的比重要減輕,大比重添加輕麩類或者雪花粉類的餌料,餌料方面還要注意添加一些腥味的餌料,瘦水的魚兒比較喜歡腥味建議偏腥餌。小藥方面建議添加奶香麥香或者薯香,搭配少量的果酸,如果垂釣鯽魚,味型以奶香和麥香為主,垂釣鯉魚以薯香搭配本味的糧食香為主!

魚的來源

黑坑魚塘魚的來源,基本都是出於養殖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熟悉魚的餵養情況,餵養的是什麼味型的顆粒,找對味型才能有更大的機率上岸。一般我在垂釣中會在雙鈎上掛不同味型的顆粒,薯味的,腥味的,淡味的,還有蒜味的,看看魚喜歡什麼味型的,找準味型就成功了一大半。

掌握黑坑的規律,黑坑不再黑 第2張

新撒魚可能因為長途的運輸,撒下後不愛開口,正場往往效果不好,但是偷驢可能出現暴連的情況,要均衡好正釣日與偷驢的關係。一般來説,選擇正釣日出釣都是認為魚適應水質,開口好,這種情況下需要餌料和窩料的霧化性要好,同時還要保證粗顆粒的物質在窩裏留魚,拋竿頻率要高,浮漂要調的相對比較頓,抓穩口,放大動作,防止跑魚造成炸窩,一旦發現全坑釣況不佳,咬口少,通常情況是魚不適應水質造成離底或起浮不就餌,此時應及時應變。

掌握黑坑的規律,黑坑不再黑 第3張

垂釣黑坑的小技巧

沖淡餌料的味型,可以通過添加淡顆粒粉,無味的狀態餌,輕質的輕麩類餌料來實現。通過手法或狀態補助控制霧化與拋竿頻率,釣法上可以放細線組,釣離底或提鉛抓行程。不適應水質產生應激反應的魚,霧化太大往往是驅魚的。偷驢日常規也是要控制霧化和拋竿頻率的,前期的做窩可以大餌低霧化多粗顆粒的到底抽,做好窩可以先晾一下窩子,防止受驚魚,老魚因為頻繁抽杆或霧化而不敢進窩,釣餌也應選擇低霧化低刺激性,味型不宜過大,但如果瞭解正釣日出魚不好,剩魚過多的情況,亦可參照正釣日常規釣法試釣。應對小魚雜魚太多,窩料中添加大量的酒米粗顆粒,本味穀物類增黏玩軟粘或沾麻團來守釣,餌料窩料不宜添加過多香精增香,腥味劑多的餌料。

掌握黑坑的規律,黑坑不再黑 第4張

黑坑老滑魚技巧

針對老滑魚,我以前採取的方法是降低線組大小,改善餌料狀態,拉餌垂釣,雖然有所收穫,但大都不盡如意人。有次垂釣,發現窩點前方,拋竿餌料落點處有魚腥泛起,就是不進鈎點進食,説明魚已經進窩,由於對餌團謹慎,魚兒只吃散落的碎餌,針對這樣的情況,要果斷改變釣法,粘麻團釣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麻團釣法是將顆粒狀或粉狀釣餌利用釣餌的粘度粘裹於餌團上,在餌料入水下降的過程中,給窩點附近的魚以極佳的視覺效果和誘食效果。一般都是粘顆粒使用,有時候也有沾粉碎的玉米、酒米。

2、麻團釣法的精髓在於誘釣結合,動態誘魚。由於垂釣中不停地拋竿揚竿,不斷地有餌料在釣點散落,釣點的餌料也就越聚越多,魚當然也會越聚越多。所以,儘量選擇小一點的顆粒,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沾得多一點,大顆粒容易一到水裏就脱落。

3、使用麻團釣法拋竿很重要,不能拋滿竿,否則你的窩子有可能就做在浮漂前面一米多的位置,你會發現漂子前面魚泡很多,但是就是不見魚來吃你的餌,那是魚在等你的下一杆的顆粒呢!拋竿時候要保證兩顆餌料入水的的地方就是你的浮漂站立的地方,這是一個技術活,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才可以。

4、麻團釣法一開始要保持比較高的拋竿頻率,就會在窩點形成不斷緩慢散落的魚餌,可有效避開小魚鬧窩,同時也把窩子做好了。

5、麻團釣法主要是針對小魚多,鬧得厲害的釣場和釣老魚、滑魚,使用麻團釣法,魚餌必須是大比重、粘稠、霧化慢的釣底餌料。麻團魚餌從入水到餌料到底的過程中,外表粘附的顆粒餌料基本都已脱落,而到底的餌芯才是真正大魚吞噬的,所以,餌芯的味型很重要!

標籤: 黑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tp/jiqiao/52r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