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調漂 >技巧 >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黑棘鯛,又稱黑鯛,海釣最常見的目標魚,俗名烏格、黑格、厚脣,海鮒、青鱗加吉、青郎、烏頰、牛屎鱲、烏翅、黑加吉、黑立、海鯽、銅盆魚等。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鯛科的其中一種。本魚分佈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中國東海、香港等海域。本魚體側扁,背緣彎曲,腹緣較平。背鰭單一,硬棘強大,與軟條間缺刻不明顯。側線上方至背鰭硬棘中央部位有鱗片7~8枚,側線起點有一不規則黑斑。體側並有若干黑色縱帶。背鰭硬棘11~12枚,軟條11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枚。側線鱗片數48~56枚。體長可達50釐米。本魚屬於熱帶、温帶沿岸雜食性底棲魚類,為廣温、廣鹽性魚類,喜棲息在沙泥底質水域,有時會進入河口內灣。幼魚期全為雄性,到3~4年生才轉變成雌性。春季到初秋為其產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強。

黑鯛的一種,黑沙立

黑鯛也分黑沙立、白臘與黑牛之説,這一條廣東人稱黑牛,或稱牛屎立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大白臘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2張

黃花魚的兄弟

大白姑魚,也叫日本白姑魚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3張

大頭叫姑魚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4張

皮氏叫姑魚 俗名:黑鮸、加網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5張

白叫姑魚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6張

紅牙,石首科,與黃花、叫姑魚同科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7張

鈍頭叫姑魚(團頭叫姑魚)俗名:黑加網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8張

道氏叫姑魚(灣叫姑魚) 俗名:春子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9張

沙鑽

沙鑽台灣人統計大概有35種之多,在北海常見的有兩種,即是多鱗鱚和斑鱚(也叫雜色鱚),背部青色的為多鱗鱚,有花紋的叫斑鱚,還有一種金線鱚,但少見

金線鱚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0張

斑鱚,這是我在螺棚釣的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1張

褐菖鮋

褐菖鮋,海口最常見,被叫做石狗公(也有叫石頭公,石九公)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2張

鯻魚,多叫北立弓,町公, “沙牯頭”,台灣叫花身雞魚,也叫茂公魚,唱歌婆,硬頭浪,花甲,打爛碟,細分鯻魚又分幾種,分別是細鱗鯻,突吻鯻,六帶牙鯻,四帶牙鯻,最上面這條細鱗鯻就是我們常常釣獲的那種

細鱗鯻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3張

突吻鯻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4張

六帶牙鯻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5張

四帶牙鯻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6張

把真鯛和二長棘鯛放在一起比較一下是有意義的,因為真鯛幼魚和小一點的二長棘鯛粗看上去幾乎沒有區別,只有通過背上有沒有那兩根長棘才能分辨出來。我在北海釣到的巴掌大的紅臘裏面其實經常是兩種魚都有。還有一種四長棘鯛,背部四根棘

二長棘鯛,對比一下與真鯛的背部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7張

真鯛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8張

斑點雞籠鯧。中文學名:斑點雞籠鯧,俗名:雞鯧、金龍鯧、花鯧、槳打鯧、臭屎鯧、龜籠鯧,屬鱸形目雞籠鯧科雞籠鯧屬。斑點雞籠鯧體側扁而高,呈菱形,背緣在背鰭起點處和腹緣在臀鰭起點處最高。口小,眼大。體被櫛鱗,並伸展至背鰭與臀鰭上。體呈淺灰褐色,體側有4~10條成橫帶狀排列的淺黑色斑點。背鰭連續,尾鰭弧形,各鰭均呈淡豆綠色。該魚屬暖水性魚類,體長一般80~150毫米,大者可達250毫米。生活於近岸淺海,有時會進入河口鹹淡水中。斑點雞籠鯧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產於東海和南海,在廣東沿海產量較多。生活於10~49米水深海域,棲息於沙泥底質的淺水區,常在港口或沙洲等地區出沒,屬中下水層魚類,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斑點雞籠鯧屬於海產下雜魚,營養價值一般,經濟價值較低,部分鮮食,大部加工成鹹乾魚。烹飪多用於紅燒。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19張

鯒魚,北方多叫牛尾魚,辮子魚,牛鰍。也有叫沙甲,刀甲,背部有一尖剌,鋒利無比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20張

黃鰭鯛(黃腳臘)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21張

紅笛鯛經常被叫做紅魚,也有叫紅鰭笛鯛,這兩條魚看着很清晰,個頭兒也大,都兩斤多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22張

紅鰭火點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23張

灰黑鰭火點

【科普】海釣常見魚種 第24張

標籤: 海釣 魚種 科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tp/jiqiao/ov9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