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漁具 >漁具技巧 >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調釣“剩餘浮力”之説,自N年前問世之後,時至今日爭論不斷。本文不參與箇中爭論,主旨只在浮力定義的基礎上,簡要闡釋與實測力學的基本原理,重點針對“剩餘浮力”所闡發的部分話題進行延伸探討。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一、調漂是否存在“剩餘浮力”

1、“剩餘浮力”一詞溯源

本人非專業人士,究源只能靠查找資料。據查,“剩餘浮力”一詞源自潛水艇系統的設計,最核心的內容是:通過壓水艙調節,當“剩餘浮力”為零時,潛水艇可以在水下某個深度懸浮,從而達到既不上浮也不下沉的狀態,在推力作用下潛航。

2、物體什麼狀態下產生浮力

根據阿基米德浮力定理,物體只有浸在流體內時,才會受到流體豎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浮力。如果物體不浸入流體之內,並不產生向上的浮力。由此可知,水面上的剩餘漂目不產生浮力。

3、調漂時浮漂的受力是平衡力

調目確定後,浮漂處於懸浮狀態,受力為浮力F浮和重力G重,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為0,公式表述為F合=F浮—G重=0。既然合力為0,便不存在剩餘的浮力或者重力。反過來理解:如果存在“剩餘浮力”,一定存在“剩餘重力”。

4、理論上不存在“剩餘浮力”

如上所述,調漂時釣組在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達到了靜態平衡,也就是浮力與重力平衡,其結果是既沒有“剩餘浮力”,也沒有“剩餘重力”,所以從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推導,浮漂沒有浸入水中的調目,確實不存在所謂的“剩餘浮力”。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2張

二、破壞性實驗的直觀結果

理論的概念總是抽象的,為了直觀觀察結果,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破壞性實驗。

1、破壞性實驗的方法

本次實驗在調漂筒中進行,方法簡單,便於觀察。實驗使用的是一支中檔蘆葦浮漂。步驟如下:

a.空鈎半水調6目;

b.完成後將浮漂剪掉6目;

c.再次將釣組投入水中;

d.觀察剩餘浮漂在水中的狀態。

實驗提出的問題是:當剪掉該浮漂6目調目後,釣組是下沉還是上升?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3張
空鈎半水調6目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4張
剪切6目作實驗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5張
剪切完成

2、破壞性實驗的結果

相信許多釣友和我一樣,認為剪掉6目漂尾之後,整個釣組會下沉,浮漂將沉入水中。

實驗讓人眼見為實,先看看結果:空鈎半水調6目,用剪刀剪掉該6目漂尾後,剩餘的浮漂漂尾,不但沒有沉入水中,反而向上升起,露出水面達8目(見下圖)。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6張
剪掉6目入水後,剩餘浮漂上升8目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7張
30分鐘時仍為8目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8張
1小時後為6目 (大概率為熱脹冷縮變目)

3、剩餘浮漂上升的原因

當空鈎半水調6目完成之後,入水部分的浮漂所產生的向上浮力,與釣組向下的重力相等,其合力為零,F浮=G重,釣組靜態平衡。

原因在於:釣組的重力G重之中,包括浮漂的重力G漂。當剪掉剩餘的6目漂尾之後,浮漂的重力G漂少了6目的重力,但入水部分的浮力沒有減少,釣組由F浮=G重,變成F浮>G重—G漂(-6目),故只有剩餘浮漂上浮,才能達到新的F浮=G重二力平衡,這一點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呢?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9張

4、破壞性實驗的結論

調目部分如果存在“剩餘浮力”的話,當剪掉該調目之後,“剩餘浮力”消失,整個釣組必將沉入水中。但破壞性實驗的結果與此相反,説明調目存在“剩餘浮力”的説法並不成立。

在有關“剩餘浮力”的視頻中,引用人曾強調剩餘浮力概念並不存在,只是為了講解方便而借用,至此有關“剩餘浮力”的話題爭論似可結束。至於未入水“剩餘調目”部分,應該屬於“預設浮力”或“預設承載力”之類,科學理論沒有給出定義,我們也不必勉強為之,更多的應該關注由“剩餘浮力”之説而闡發的一些現實的技術問題。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0張
冰封之初

四、“剩餘浮力”闡發的幾個話題

1、浮漂自重與浮力問題

毫無疑問,一支好浮漂的基本標準是:自重輕、浮力大。但事物之間的關係都是辯證的,假設一支浮漂自重很輕,浮力又很大,首先你得用重鉛去平衡掉浮力,浮力大反倒失去了的優勢。更重要的是,由於自重輕重力小,漂身不能自行下壓,當遇到魚遊動、擺尾、蹭線等情況時,浮漂就會出現跳動,貌似非常靈敏,實則是穩定性太差。一支好浮漂當有合適的自重相匹配。

我們購買浮漂不能只考慮體積小浮力大,更要把自重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首選漂體較輕,但自重適中的,俗稱“壓手”的。至於空心氣艙合成浮漂,工藝比較複雜,建議謹慎對待,其熱脹冷縮變目難題就很難對付,這點與蘆葦浮漂相比,差別要大的多。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1張

2、漂尾空心實心的問題

今年4月,仍有釣友發貼認為:空心尾的剩餘浮力大,所以靈敏度差。理論上講,這是對浮力概念的誤解。漂尾無論是空心與實心,只要直徑相同,入水長度相等,所受水的浮力是一樣的,即:F空=F實。空心與實心的差別,主要是材質的密度不同。密度不同浮漂的重力不同,與其所受浮力沒有關係。比如:長度與直徑相等的一根鐵棒和一根塑料棒,入水後所受浮力相同,但由於鐵的密度大於水,所以會沉沒入水,而塑料的密度小於水,所以會漂浮於水面。

但為什麼給人的印象是空心尾比實心尾的頓口行程小呢?其根本原因在於尾徑的不同。空心尾基本都是通體等徑漂尾,而實心尾大多數都是上細下粗的錐體尾,如果目間距相同,遇下頓口時,實心尾的行程要大的多,與空心或實心無關聯。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2張
經典7目空心硬尾浮漂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3張
空心軟尾不等距8目浮漂

3、目間距異同的問題

由上個問題引伸而來的,就是漂尾目間距的問題。釣友可以仔細觀察自己野釣鯽魚通用型浮漂,漂尾基本上都是漸細型的圓錐體,越靠近漂尖部位,漂尾越細,比如某品牌浮漂標註的漂尾直徑為0.72——0.50mm,就是這種情況。此類浮漂從漂尖開始,目間距大由大變小,靠近漂身其目間距可小到零點幾釐米,以保證在同一個釣點,改變調釣目時,浮漂的下頓目數大致相同,比如由調四釣二,變為調五釣三時,下頓目數維持一致,方便釣手觀漂揚竿。市面也有部分品牌的浮漂,在圓錐體漂尾採用目間距相等的製作工藝,多數出現在小碎目浮漂。一般來講,相同材質漸細型圓錐體漂尾的浮漂價位要高一些。釣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把圓柱形漂尾做成上大下小的目格的浮漂,在當心價格陷阱的同時,更要注意其存在的頓口降目不均問題。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4張
不等目距浮漂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5張
等目距小碎目浮漂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6張
等目距浮釣浮

4、調高釣低與靈敏的問題

調高釣低即統稱的調靈釣靈,也就是所謂的“剩餘浮力”大。理論上當調釣達到一餌輕觸底,一餌懸浮的靜態平衡時,一旦有微小的動作,靜態平衡就會被破壞,浮漂就會有動作。但是浮漂的這種反應,並不代表鯽魚已經吸餌、吞餌,在鯽魚拱餌、啄餌,甚至遊動擺尾、蹭線時,浮漂都可能產生小晃動甚至跳動,此時揚竿基本上都是空竿。這算不算靈敏呢?嚴格意義上講,這隻能説明預設的靈敏度高,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靈敏。我理解的靈敏,應該是浮漂下頓、上頂時,揚竿即中魚!這就是為什麼野釣鯽魚時,我們通常採取調低釣高,為的是讓鈎餌達到穩定狀態,以便浮漂出動作揚竿即中魚。換個角度,既然調高釣低靈敏,為什麼野釣鯽魚時,一般我們都習慣於調4、5目,釣2、3目,而不是調10目以上,釣1、2目呢?這本身很能説明問題。

野釣策(25)——剩餘浮力及其闡發的幾個話題 第17張

鑑於帖子有些過長,而有關話題亦還不少,比如:浮漂控制與顯示的問題、重心與調目的問題、材質與靈敏度的問題等等,留待以後再行探討。文中所述純屬個人觀點,理論和釣技水平所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僅供閲讀參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yj/jiqiao/qqe9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