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魚性天氣 >魚的習性 >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如果有人問,魚有鼻孔嗎? 估計大多數人會愣一下,看見水裏的魚,時開時關的用鰓呼吸,還真沒注意魚是否有鼻孔。

細心的釣友肯定有答案:有。 當然魚的鼻孔不是用來呼吸的,而是用來“嗅”。

魚的鼻孔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一般的魚類(魚類家族龐大,分支較多,這裏指四大家魚一類的魚),鼻孔上還有一個瓣膜,將鼻孔分為兩部分,使得盲囊(嗅覺器官)成為管狀,來加強流過嗅覺感受器的水流,因此看上去像一邊有兩個鼻孔一樣。且魚的鼻孔不與口腔相通。 嗅覺是一種遠感(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魚兒通過嗅覺尋找,發現遠處的食物。台釣誘魚就是利用了魚的嗅覺,但是餌料能夠很好起到誘魚效果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

嗅覺靈敏度

人也有較為靈敏的嗅覺,通常用嗅覺閾(能夠引起嗅覺的有氣味物質的最小濃度)來測定。用人造麝香的氣味測定人的嗅覺時,在一升空氣中含有5E-10毫克的麝香便可以嗅到。 嗅覺敏感度並不是恆定值,個體間有差異,也會隨着環境的温度、濕度和氣壓變化,而且還會對某一些特殊氣味更敏感和偏好。 鯽魚偏愛濃香、鯉魚則偏愛微腥、草魚偏愛麴酒氣味。而肉食性魚類更加偏愛血腥氣味,因此在垂釣中應針對主釣魚類對餌料做出針對性的搭配。

就算同樣的氣味,魚也會做出不同的反應。中國地大物博,一方水土養一方魚,一個地方魚習慣某種氣味會放鬆警惕,當出現一種新的氣味時,反而會提高警覺,所用在甲地的餌料非常好使,到乙地就不靈,也不足為怪了。 因此在垂釣中應根據各地魚的特點,製造餌料,也不存在一招走遍天下的餌料配方。

物質的揮發

引起嗅覺的刺激主要是具有揮發性、可溶性的物質。有六類基本氣味,依次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惡臭。 氣味在水中傳播的多快多遠,取決於化學物質的多少、水溶性能,水量的多少、及水流的速度、方向。 曾經有人形容鯊魚超強的嗅覺,一滴血滴到海里,在一百公里外也能感覺到,你認為可信嗎?

幾種不同的氣味混合,可以產生三種不同的效果:

1、產生新的氣味;

2、一種代替或掩蓋另外一種氣味;

3、氣味中和,混合氣味完全不引起嗅覺

根據以上原理,所以搭配餌料一定要講究合適的比例,不能一股腦兒的瞎搭配,弄一鍋大雜燴,反而使餌料平淡無奇。 餌料的氣味,需要根據作釣目標魚的偏好,針對性的突出某種氣味。

另外釣友在使用小藥時,經常會出現死窩的情況。是因為一些化工小藥氣味太大,對魚的刺激也太大,“辣眼睛”,引起了魚兒的警覺。另外氣味不對路,不能誘魚,反而驚窩。 野釣環境下,需儘量避免使用化工類小藥。

無處不在味覺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第2張

魚長鼻孔多此一舉?別急,釣魚就是靠這些感官,漁獲才多。 對於很多魚來説,嗅覺並不是它覓食的強大的武器,味覺才是。 不僅魚的口中有味覺,其他的部位也有!

魚的味蕾主要集中在口中,除此之外,鰓、脣、口附近的觸鬚也有,有的魚還遍佈全身,甚至鰭上都有味蕾。 這種不張口就能試出食物味道的功能,正是使釣魚人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 味覺的感受,由甜、酸、苦、鹹、鮮五種基礎味道組成。平常嚐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五種味覺混合的結果。

味覺和嗅覺共同擔負着對水體中物質進行分析的任務。所以魚在就食時,多數都要經過反覆吞吐,辨別食物的可食性。

鯽魚、鯉魚、鯿魚、草魚味覺是比較靈敏,對釣餌的口味有較高的要求,偏好於甜,對酸味和苦味比較反感。而鰱魚、鱅魚則偏向於酸臭味。 食物都有各自特殊的味道,與氣味一樣,魚對自己熟悉的味道,更能夠放鬆警惕。

魚有聽覺嗎?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第3張

魚不像哺乳動物有外耳廓和耳洞,所以很多人會以為魚是不能聽見聲音的,但事實是恰恰相反。 魚是沒有鼓膜,多數魚的耳朵根本不與外界相同,而是被保護頭兩側,眼睛後面囊中。 有些魚的耳朵與鰾相連,聲音通過使鰾壁產生振動,就像聲音通過空氣使鼓膜振動一樣。

然後振動沿着與鰾相連的一串小骨頭傳到耳朵裏。有些魚不是靠小骨頭傳送振動,而是靠從鰾延伸出的管狀器官。 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更快。聲音也對魚傳遞信息很重要,許多魚能發出有力的叫聲,數公里之外,同類也能聽見。

所以垂釣時,保持釣點安靜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湖庫野釣環境,説不定魚在聽你説的悄悄話。

相當靈敏的觸覺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第4張

魚體的觸覺器官主要是觸鬚和側線,有確定遊動方位、感覺水流和水壓變化、及接收低頻率聲音作用。這種能力使魚在昏暗的水中游動自如。 側線觸覺非常敏感,可以探測出水中極微小的振動,如同一架雷達,能夠敏鋭的感覺到外界發生的振動。 在水中,如果出現兇猛魚類危險信號,會立即採取逃避。如果岸上出現行人的腳步產生的振動,魚也會迅速作出逃遁的反應。 在台釣魚口較差時,使用逗釣的方式,模擬活餌在水中的動作,所產生的振動,對魚也有刺激。

路亞更好利用虐食性魚類感知振動的能力。 一款好的擬餌,能夠模擬瀕危魚在水中的泳姿,便能刺激虐食魚的攻擊性,當然還有視覺的參與。

近視眼的魚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第5張

魚的眼睛與人眼構造類似,但是人眼的水晶體是扁圓形的,因此可以看到更遠處的東西。 而魚的眼睛水晶體是圓球形,因此只能看到比較近的物體,所以魚基本都是近視眼,但擁有更大的視角,看到更大的範圍。 魚類能夠感知色彩,已有一些科學研究可以證明這一點。普通淡水魚最敏感的顏色是紅色、白色和黃色。 鰱魚的趨光性很強,對白,紅,藍,綠都呈現明顯的趨向性,尤其是白色的光。 羅非魚和鯽魚對綠色光和藍色光有明顯的趨向性,但對紅光卻表現出明顯的避光性。 黃鱔和甲魚明顯的厭光性也是與其穴居底棲的生活習性相一致的。

優勢也是劣勢

詳説魚靠什麼來覓食,躲避危險 第6張

魚是靠嗅覺、觸覺、視覺,聽覺和味覺的總體功能完成生存繁衍一系列的覓食、躲避危險、求偶等一系列生命活動。 不同種類魚的感覺器官靈敏度也偏向。 通常來説,中上層魚類,如草魚、餐條魚、翹嘴等,視覺較靈敏,而味覺和觸覺遲鈍,主要靠視覺攝食; 而底層魚類,如鮎魚、黃顙魚、鯉魚等,則主要靠味覺、嗅覺和觸覺覓食。 靈敏的感覺既是魚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如何利用好,靠釣魚人對目標魚的瞭解,釣點環境的選擇,釣技餌料的把控。

生活亦是是如此,在日益快速變化的環境下,優勢能力反而會成為限制發展的陷阱。保持開放,及學習的狀態,才能看到事物的不同的側面,是順應發展,保持優勢的基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yxtq/xixing/d6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