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魚入門 >新手釣魚 >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這些年蓑笠哥寫過一些關於打窩的內容,但是一直分享如何做窩的內容。主要是因為自己感覺還無法駕馭、所經歷的釣況還不夠多、經驗還有待完善。

當然,前面這些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敢説精通二字,可能只是掌握了一點皮毛就覺得自己很懂也不無可能。所以如果有説得不對的地方,肯定釣友們在下面評論區指正,或者有經驗分享感激不盡!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野釣做窩很重要

首先,講講快慢窩

快慢窩解釋起來就是:有釣快魚的做窩方法,也有釣慢魚的做窩方法。可能會有釣友問:誰不想釣快魚,快點上魚難道不好嗎?事實上原則上來講在密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釣快魚的意思就是發窩快釣小魚,而釣慢魚的意思就是發窩慢守大魚。兩種方法在時間、對象魚、做窩方法都有極為明顯的差異。

釣快魚;用霧化比較好的窩料,採用勤拋窩的方法來聚魚,一般可以用來釣羅非、鯽魚、鯪魚、小鯉魚、白條、黃尾等。當然你也可以用嫩玉米或者顆粒在密度不是特別低的水域釣草魚、翹嘴、鯿魚這些,一般五分鐘拋投一勺,釣半水(釣快魚大多數都釣半水)。

釣快魚也可以不用打窩而用抽窩的方式,這樣你可以靈活地調整霧化水層,比拋窩的方式更為精準。只不過抽窩的方式有點兒累,我們只能用短竿釣。

釣慢魚;我們通常所説的重窩、隔夜窩、喂窩的方式都是屬於釣慢魚的,這種方法發窩慢(一般至少需要四個小時)但是一旦發窩那真正體驗大魚狂拉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只有釣慢魚才能有機會遇到巨物。

其實説白了就是:你想釣快魚的話那麼窩料霧化就好一些、拋投勤快一些、線組小一些、一兩小時沒有魚就可以走(快魚其實一小時沒有魚接下來也不太可能有魚,除非立馬轉釣慢魚),這樣才能更好的釣快魚。如果你想釣慢魚那麼就要剛好反過來,窩料重一些、補窩少但是量多、線組要加大(推薦10+8起)、守的時間要長。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第2張

做好窩子魚兒成羣

其次,講講做窩的時間

看了上面的快慢窩,應該對做窩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但是具體的你可能還不清楚。下面蓑笠哥把自己這些年野釣水庫、江河的各種情況發窩時間盤點盤點,由於中國南北跨度較大導致釣況和魚情不同所以可能略有差異。

隔夜窩;字面理解就是要隔夜,其實沒有必要一定隔夜,就是打了窩子8小時以後去釣就行,比如你一大早五點打窩然後下午1-2點左右去釣是最好的時段,但是你頭天打窩第二天一大早去釣就不行了,這是因為草魚覓食習慣引起。並非所有魚都適合隔夜窩,你要根據你對象魚靈活變通,就比如釣鰱鱅你打窩八小時後再去要麼沒有要麼可能就一兩條特別大的(很重的窩子前提下)。

重窩;沒有三十斤窩料是算不上什麼重窩的,當然也要看水面大小,一般來説水面越大窩子需要越多。在沒有選準遇到或者魚兒活躍地點附近做窩的話重窩發窩時間一般是24小時左右,有可能需要兩天或者更久,原則就是:水面越大、魚越少、水越深發窩的時間越久!這三個變量減少任何一個都會極大減少發窩的時間,當然重窩的水深至少也要4米。

喂窩;喂窩的成本要比重窩的低一些,但是時間成本高一些而且風險更大:每天都去打個十來斤,連續打三四天後再去釣。喂窩其實是野釣大魚特別好的方式,因為你每天去打魚兒會形成固定的覓食習慣,且一次不會來特別多的魚基本都是陸續前來,不用擔心遛魚炸窩,釣一條等一會兒再來一條。

但這樣就會造成一個現象:很多人看到你打了重窩,然後趁着你不在就去釣,這喂的窩子也會變廢。蓑笠哥其實很鄙視這樣的人,但是別人説得也有道理:這水庫又不是你家的,你又沒有在這裏釣魚關你什麼事?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哪怕報警來了警察也是和稀泥,他們這麼做只是不道德並不違法。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第3張

大魚發窩時間慢

再次,講講做窩的原材料選擇

對於這個話題,可能很多釣友還停留在“窩料只要夠多就行了”的階段,以前蓑笠哥也是這麼想的,但是野釣這麼想不説錯誤嗎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為野釣釣況複雜,你需要考慮:有多少小魚、小魚吃不吃的進去、小魚能消耗多少窩料等等。

也就是説,你打的窩料多就會被小魚造完,這決定了你打的窩子到底有沒有效果。比如顆粒一般飼料30分鐘就霧化完全,在小魚特別多的情況下最多兩小時就幹光,所以它只適合釣快魚。但是玉米或者各種玉米制品的窩料就不同了,小魚根本吃不下去,它最多能嘬着跑,這也沒有關係且最好是這一,因為小魚嘬窩料跑了它吃不了可能會引來大魚。

一般來説,蓑笠哥推薦大家釣快魚用酒米、飼料、商品餌料抽窩的方式,釣慢魚的話就用發酵老玉米或者玉米酒糟,不是特別推薦用麥粒,尤其是在白條、鯽魚、小鯉魚特別多的地方,麥粒打一二十斤下去也堅持不了太久。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第4張

重窩區別不大

最後,講講做窩的範圍和路徑

範圍可能大家都清楚,要麼打散大一點,要麼打聚小一點,那麼做窩的路徑是一個什麼鬼?如果水底的地形正常比較平坦,或者有坎但是坎下面比較平坦的話可以不用考慮路徑。但是如果你釣點前面有老河道、深潭什麼的就必須要考慮魚兒的覓食路徑。

這是因為野外的魚兒為了方便覓食和躲避可能存在的危險,它們一般會貼着坎遊,根據天氣變化來變化深度。如果你運氣好,它可能走你打窩的那道坎,但是如果氣温變化或者温差較大它會更深或者更淺一些,這種情況就需要做覓食路徑:在窩子面向大水面的方向前方打十來勺窩子,可以延伸一二十米出去,這樣即使是在更深處、更遠處的魚也會沿着這些散落的窩料找到正窩。有時候竿子太長,魚兒沿着岸邊吃食,所以你近的地方也要散落一些窩子把它吸引到前面去。

因為白天魚兒多數是靠視覺覓食,當然也有靠嗅覺但是不是最重要,我們窩料的氣味傳播範圍並非無限大所以用覓食路徑的套路能更快速更有效率的誘魚進窩。要不然它離得遠經過你前面它一樣發現不了窩料(不是完全發現不了,需要更長的時間)。

至於窩子的大小釣快魚的話可以範圍大一點,但是如果是釣慢魚我們要稍微聚一點,這是因為魚兒總是在窩邊進食慢慢向中間前進,窩子範圍打大了我們不好控制餌料落在窩邊。這樣會導致魚兒吃完周邊才會吃鈎子上的餌料,也許它吃飽了、也許你一個動靜把它嚇走,總之多了很多變數。但是掉窩邊就不一樣,他一旦進窩就能在段時間把它釣起來,增加了效率。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第5張

覓食路徑很重要

走水的方向特別重要

不管水域大小,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走水,潮汐、風都會導致水體自流。我們可以藉助走水來加速我們餌料氣温的傳播,從而更快速的誘魚且增加誘魚範圍。原則上來講就是:我們窩子要坐在流向大水面的一方,小水面的魚它遲早要回深處,但是大水面的魚就不一定了,況且大水面的大魚更多。

值得留意的是:風向和水底流向是完全相反的,你看到表面的水向東,但實際上你打下去的窩料傳播是向西。這是因為風會把水帶向下風口,但是由於地球引力下風口的水位又不可能和上風口有落差,那麼帶過去的水就會從下面流回去形成一個閉環。

野釣成為高手的標誌:會做窩,一文讀懂做窩的思路 第6張

風向和水底水流方向相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yrm/xinshou/352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