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餌料技巧 >打窩 >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釣魚圈裏總是流傳着一句話:“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足以看出窩子對釣魚的重要性。同時,釣魚人都知道“善釣者必善誘”的道理,而窩子的主要作用就是誘魚,也就是説釣魚經驗豐富的人也必然懂得合理運用窩子來誘魚。

一、做窩的意義

不少釣魚人認為打窩就是把窩料揉成大球扔到釣點裏這麼簡單,心情好就多扔一點,心情不好就少扔一點,窩料準備的多就多扔一點,窩料準備的少就少扔一點……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可以稱之為“打窩”,在新手釣魚人身上比較常見。反觀有經驗的釣魚人則會根據具體的魚情和水情,有針對性、有策略的進行“做窩”。

每一個釣魚人都知道窩子的作用是誘魚,但是卻很少有人想過誘魚也有快慢之分,也有多少之分。做窩的最大意義就是能夠讓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作用,將目標魚誘進窩,同時通過細節把控在同樣的時間內誘更多的魚進窩。並不是説簡單“打窩”的人釣不到魚,而是精細“做窩”的人能在更短的時間內釣到魚,並且在相同的時間內能釣到更多的魚,這便是做窩的意義所在。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二、粗細搭配,誘留兼顧

窩子的主要作用是誘魚,但是在做窩的時候還必須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留魚,一個好的窩子必須具備誘和留兩大功能,缺一不可。

想要做到誘和留兼顧,合理搭配窩料中的粗細成分配比是關鍵。酒米、玉米、豆餅(榨油剩下的產物)這些都是我們常見的窩料,使用範圍可謂遍佈全國大江南北,但是單純使用這些窩料遠遠無法達到誘留兼顧的目的。酒米和玉米在水中沒有任何霧化,而豆餅在水中的霧化速度也非常慢,這些粗顆粒的窩料留魚效果強,但是誘魚效果卻很差。

所有的魚都會對霧化狀的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一方面是因為霧化呈現出的動態效果,另一方面霧化能夠讓氣味分子在水中更快、更廣的傳播。而要產生霧化就必須在窩料中加入更多的細粉狀成分,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商品餌都會做成粉末狀的重要原因。將霧化誘魚發揮到極致之後就形成了釣魚人俗稱的“散炮”,有經驗的釣魚人會通過不同的餌水比例來實現對散炮的霧化速度的控制,同時也必不可少的要在散炮中加入一些酒米等粗顆粒成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誘魚和留魚兼顧。

當然,萬事萬物都具有兩面性,霧化能夠更快的誘魚進窩但也有可能給釣魚人帶來煩擾。上文中我們説到魚對霧化會產生極大的興趣,但是在一些黑坑或者競技比賽池裏,經過多次、反覆釣放的“回鍋魚”就很有可能對霧化產生警惕心,這樣的魚情之下霧化不僅起不到誘魚的作用,反而會讓魚不敢進窩。另外,在野生水域中,小雜魚和鰱鱅也很容易受到霧化的吸引,大量聚集在窩點中,對釣魚人產生較大幹擾,因此在開制窩料前必須對魚情有初步的瞭解和判斷,再決定粗細搭配的比例以及是否需要用霧化效果來誘魚。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第2張

三、補窩的策略與頻率

精細化的做窩不僅要對窩料進行合理的粗細搭配,同時也對窩量的把控有着較高的要求。做窩是用來誘魚和留魚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無限多的去投喂窩料,這樣做雖然能夠讓誘魚和留魚的效果更好,但是也會造成窩量過大,魚進窩之後光吃窩料不吃鈎上餌,這樣一來誘魚進窩就沒有實際意義了。因此,做窩還必須遵循“少投勤補”的基本原則。

在做窩的最開始階段可以根據預判的魚情來循序漸進的投放窩料,這樣做的目的是摸索實際魚情與預判魚情是否吻合,同時可以根據實際魚情來考慮是否改進做窩策略。在明確了最合理的做窩策略後,就應該通過補窩來維持窩點裏始終有適量的窩料,也就是窩點中的窩料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窩料太多魚進窩後不咬鈎,窩料太少則無法快速誘魚進窩。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第3張

四、魚情對做窩的影響

窩量的控制與補窩頻率的快慢取決於所釣的目標魚以及實際的魚情。釣大魚則應該把窩量適當做大,釣小魚則應該把窩量做小,這裏所説的窩量不僅僅是指窩料的投放量,也包括窩料的粗細搭配。在釣大魚的時候,可適當增加粗顆粒成分的佔比,因為大魚食量較大,即便是粗顆粒成分多一些,也不容易讓大魚吃飽。相反,釣小魚的時候粗顆粒成分的佔比就不能太大。

除此之外,如果所釣水域中小雜魚數量眾多,也就意味着窩料的消耗速度會更快,所以應該增加粗顆粒成分的佔比,同時增加補窩頻率以及補窩量,最終目的還是始終保持窩點裏有適量的窩料。

要把窩子做好,首先必須在思想觀念上有積極主動的做窩意識,也就是在釣魚的過程中時刻關注窩點中的魚情,對窩點中魚的密度和小大做出清晰的判斷,然後根據具體魚情來採取相應的補窩策略。説得更通俗一些也就是要多用腦子去釣魚,釣魚不僅只是身體運動,更是腦力運動。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第4張

五、水情對做窩的影響

在做窩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根據魚情去採用合理的做窩方式,還要考慮到水情對做窩的影響。例如,在深水區域釣魚時,就必須懂得去控制窩料入水之後的融散速度。如果窩料入水之後立刻開始散落,由於窩料在水中的擴張,等窩料沉到水底之後就會形成一個面積很大的窩料圈,這樣的窩子最大的缺陷是不夠集中,魚進窩之後發現鈎餌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所以在深水垂釣時一定要通過加水或者增黏的手段來減緩窩料的融散速度,讓窩料在臨近水底的位置才開始大幅度融散。

除了水深對做窩的影響之外,水流也會對做窩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江河中垂釣,窩料入水之後很可能隨着水流發生偏移,導致窩點與釣點之間產生較大的距離差。因此在做窩的時候就不能按照常規將窩料投放在釣點的正後方,而是應該將窩料投放在靠近上游的一側,也就是在窩料投放的時候加入一些提前量,提前量的多少要根據水流速度以及水深來估算。另外,為了儘量減小水流對做窩的影響,窩料中應該加入更多粗顆粒成分,因為粗顆粒成分比較重,沉底速度快,能有效對抗水流。

打窩與做窩,具體的做法反映出你是不是發燒友 第5張

六、做窩時的靈活應變

有經驗的釣魚人在做窩的時候會憑藉經驗靈活應變,不少行之有效的做窩方法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

例如在小雜魚鬧窩嚴重的水域釣鯽魚,我們除了控制窩料和餌料的霧化之外,還可以採用多點做窩的方式,也就是在釣位的10點鐘方向、12點鐘方向和2點鐘方向各做一個小窩,發現窩點中的小雜魚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馬上更換窩點,在三個窩點中輪流變換,這樣便能夠保證窩點中小雜魚的數量永遠都不會太多。

另外,在釣大魚時我們經常會使用跑鉛釣法,目的屏蔽小雜魚鬧鈎的假信號,同時也可以在魚竿長度有限的情況下釣得更遠。此時則可以採用路徑做窩的方法,也就是在使用打窩勺投放窩料的時候故意將少量窩料拋至釣點的前方,而釣點裏的窩料相對較多,這樣形成一條直線,讓大魚能夠沿着我們設定好的路徑進窩。

標籤: 打窩 發燒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erliaojiqiao/dawo/qo0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