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餌料技巧 >打窩 >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要想釣的多必須要打窩”,這個觀念已經深入釣友的心,現在資源越來越差釣魚不打窩的很少,即使不打窩,也要用餌料抽窩子,或者找魚泡釣魚。

釣魚最關心是打窩後魚兒多久才進窩,特別在冬季,魚兒長時間沒有進窩,有些釣友會以為窩料效果不好,那麼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下魚兒多久才會進窩呢?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有許多答案,因為水温不同,魚兒的活躍程度不一樣,打窩後進窩的速度不一樣。水域面積大小不一樣,魚兒進窩的速度也是相差很大。想要了解魚兒進窩的速度,要從為什麼打窩説起。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一、為什麼要打窩

自然水域魚兒的密度是很小的,不管是小水面還是大水面,魚兒都很少。在釣魚圈就有一個順口溜,“要想釣的多必須要打窩”,打窩是為了釣獲更多的魚,也是誘魚進窩、留魚持久的一種方式。

1、快速誘魚:

打窩的最大目的是為了快速誘魚,窩裏有沒有魚,是一個好收穫的前提。打窩的窩料一般為穀物餌料比如:小米、大米、玉米或者顆粒餌料等。通過在這些穀物內添加各種味道,用它的味道來誘魚進窩,這就和廚師做飯一樣,添加各種調料,使食物味道更好。

特別在大水面釣魚,水廣稀少,不打窩是不行的,甚至打窩少了都不行。不管是商品窩料還是自己泡製的窩料,裏面添加各種添加劑,和高濃度白酒,這種味道在入水後散發很快,魚兒聞到味道後進窩,從而達到快速誘魚、快速上魚的目的。

窩料為什麼誘魚快?這是因為魚類的鼻子十分靈敏,水域內的味道即使相隔很遠,(幾十米內)它都能聞到。魚類學家表明,魚兒的嗅覺是人類的幾十倍至上百倍。難怪人們常説,魚類的鼻子要比它的眼睛靈的多,魚類能夠通過鼻子聞到並且分清各種食物的味道。

打窩後魚兒在水底首先聞到氣味,然後通過氣味尋找食物的方位。找到食物通過視覺發現食物,從而覓食。而釣友使用的窩料味道很濃郁,恰恰是魚兒喜歡的美食,魚兒聞到食物的味道後,追尋食物的味道從而進窩,誘魚進窩是打窩最大的好處。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2張

2、留魚持久:

打窩的另外一個目的是留魚持久,由於小米、大米、玉米等窩料很細碎,魚兒進窩後根本吃不飽。在野外環境魚兒的食物比較少,每天都在為食物奔波。而窩內美味的食物就在眼前,它們是不會輕易放棄食物而離開窩子。

除非是有大型魚類,或者釣友提竿後脱鈎跑魚造成跑魚,或者其它食肉性魚類進窩後,它們受到驚嚇才會離開。這也是打窩的另一個目的,讓魚兒吃到窩料,但是不能吃飽,只能在窩內慢慢吃餌,從而達到留魚持久的目的。

不管是小米、玉米還是其他顆粒餌料,都能夠達到留魚持久的目的。這些餌料雖説份量輕,但是數量太多了,魚兒在水底吃餌,是一個一個吃。想要多吃,是不可能的,想要吃飽就要大量的時間,魚兒在窩內時間越長,釣友釣獲它們的機會也就更大。

3、抽窩子:

有些釣友説,不打窩抽窩子也不錯,這種方法在小水面確實可以,通過餌料的霧化、散落來誘魚。其實和打窩效果差不多,同樣是魚兒聞到氣味,追尋氣味進窩,進窩後吃餌料的散落物,效果也不錯。有可能比打窩上魚還要快,因為窩內餌料很少,進窩後只能吃鈎。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3張

但是這個釣法有一個缺點,釣小個體鯽魚效果不錯,如果鯽魚過大,或者大羣鯽魚,很容易窩子就散了。因為窩內食物太少,魚兒也不傻,不可能排隊吃鈎。其他魚兒長時間吃不到餌料,慢慢也就遊走了,在小水面釣小魚效果不錯。

在大水面水廣魚稀,抽窩子的方式效果不太好。指望抽窩子前期誘魚效果很差。大水面很少有釣友用短竿,水面大淺水近水魚兒相對來説沒有深水多。用長竿抽窩子太累了,那滋味麒麟臂也受不了。大水面為了快速誘,持久留魚,還是打窩效果比較好。

總體上來説,不管是小水面釣魚,還是大水面釣魚,打窩只有兩個目的,快速誘魚,持久留魚,都是為下一步釣魚提供便利,這是打窩的目的,那麼打窩後魚兒多久能進窩呢?這要看温度的高低。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4張

二、温度的高低

温度高低不一樣,魚兒的活躍程度相差很大,魚兒是變温動物,體温隨着温度的變化而變化。當温度高的時候魚兒很活躍,進窩比較快。温度低的時候魚兒活躍程度大大降低,魚兒進窩的時間被延長。

1、温度高:

温度高魚兒很活躍,一直在遊動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水温的合適,很適合魚兒生長髮育,它們滿水域遊弋覓食。這時候釣魚,打窩後魚兒進窩很快。1個小時左右就有可能有鯽魚進窩,或者時間更短。

2、温度低:

温度低魚兒活性很差,即使它們能夠聞到窩料的香味,也不一定會進窩。水温低,魚兒比較慵懶,不活躍。它們活動量少,吃東西也比較少,進窩的速度很慢,即使在小水面,魚兒幾個小時才進窩也很正常。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5張

​比如:夏季温度高魚兒十分活躍,為了補充身體的消耗,為了生長,需要大量的食物,在魚兒聞到食物的味道後,很快就會進窩。甚至不打窩用抽窩的方式,魚兒進窩也會很快,真正是“人為財死,魚為食亡”。

比如:冬季温度低經常打窩幾個小時後也不見魚兒進窩,水温低魚兒不活躍,即使釣位附近有魚它們會不會進窩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在冬季天冷的時候也不想動彈,魚兒也是如此。它們進窩都有一個過程,有些釣友等不到魚兒進窩,就已經收竿了。

魚兒具體的進窩時間很難把握,這和當地的魚情、水情、温度息息相關,只能説温度高魚兒進窩塊,温度低魚兒進窩比較慢。除了温度影響魚兒進窩的時間長短外,水域面積大小對於魚兒進窩時間影響也很大。

三、水域面積大小

水域面積的大小和魚兒進窩的速度有很大關係。大水面水廣魚稀,水域面積越大,魚兒越少,進窩速度就越慢。小水面魚兒比較小,雖説進窩速度比較快,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6張

1、大水面:

大水面誘魚進窩需要比較長更長。水面越大魚兒進窩越慢,即使窩料味道很大,短時間魚兒不一定聞到窩料的味道,即使聞到味道,進窩也需要一個過程。特別在湖泊、水庫等大水面,有時候打窩後半天也不一定有魚。很多釣友在大水面釣魚,提前打窩都是為了節約誘魚時間。

2、小水面:

小水面釣魚打窩誘魚時間比較短,這是因為小水面沒有大魚,只有鯽魚白條之類的的小魚。這些魚兒很是活躍,有可能打窩後幾分鐘就能誘魚進窩,特別是白條,鰟鮍、麥穗等小魚。在小水面釣魚相對於大水面來説,打窩誘魚時間更短。

水面越大打窩後誘魚越慢,水面越小誘魚越快,大方向是這樣。不管在哪釣魚,有沒有魚吃鈎不要着急,説不定下一竿就是目標魚吃鈎。釣友享受的是釣魚的過程,結果是次要的。那麼冬季打窩後多久能誘魚進窩呢?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7張

四、冬季釣魚打窩後多久能來魚

冬季大水面釣魚,當天釣當天走想有個好收穫不容易,水面大水温低,魚兒進窩很慢,特別在新釣位,魚兒進窩更慢。小水面幾個小時內魚兒沒進窩也正常,魚兒不活躍。

1、大水面:

冬季北方的温度很低,白天沒有太陽的天氣,温度可能還在0℃左右,温度低水温也低,即使深水水温也不會太高。大水面釣魚魚兒進窩速度很慢,一是水面大不知道魚兒在哪個位置躲藏。二是水温低魚兒不愛活動。

大水面魚兒在哪誰也不知道,只能憑感覺找釣位,找魚窩,選好的釣位也不一定正確。如果魚兒距離釣位比較遠,再加上水温比較低,短時間內魚兒進窩的機率不大。這也是很多釣友冬季在大水面釣魚,提前打窩的原因。

大水面水體無論是升温還是降温都很緩慢,即使陽光明媚的天氣,水錶層水温上升,中層底層水温並沒有上升。如果有風的天氣,水面波浪很大,水體温度不會上升,魚兒在温度低的水體內,活躍度大大減少,這也是大水面魚兒進窩慢的一個原因。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8張

2、小水面:

小水面釣魚魚兒進窩也不會很快,這是因為水體面積比較小,又比較淺。水温隨着温度的升高降低而變化。當白天太陽照射,水體升温很快,晚上氣温低,水體降温很快,魚兒在短時間內不能適應水温的變化,從而進窩慢,開口也慢。

魚兒是變温動物,自身的温度隨着水温的升高降低而去變化,這個變化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當早上我們來到河邊打窩釣魚,早上水温比較低,魚兒活動量很小。到中午隨着温度的升高,太陽直射水面,水温升高,魚兒體温升高它們才可能活躍起來。這也是冬季打窩幾個小時候後才有魚吃鈎的原因。

冬季釣魚不要着急,魚兒短時間不進窩也正常,如果想節約誘魚進窩時間,有條較的話打隔夜窩子比較好,晚上打好窩子第二天去了就能釣魚,要不然只能慢慢等。當然了也不否認有些人運氣好,魚兒就在窩子旁邊,打窩後短時間就有魚吃鈎。

冬季打窩來魚慢?不是窩料味道差,不是釣位不夠好 第9張

綜合:打窩後多久魚兒才會進窩,這並沒有完整的答案,附近有沒有魚或者附近有多少魚,我們並不知道。雖説有時候能判斷出來,但是經驗和實際魚情也是相差很大,有時候靠經驗很容易誤導,只能做一個參考。即使是小水面,幾個小時才有魚吃鈎也正常。大水面一天沒有魚吃鈎也是很正常,不要着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erliaojiqiao/dawo/65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