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餌料技巧 >打窩 >

初學釣魚打窩,學會看窩補窩很重要

初學釣魚打窩,學會看窩補窩很重要

初學釣魚,總是認為打窩很容易,配置好了窩料,然後攥一團拋入釣點就OK,或者是用打窩器送到窩裏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如果沒有學會看窩,補窩,那麼魚兒來了、跑了自己都不知道,白白錯過最佳上魚期。下面筆者就分別介紹這兩個技巧,望釣魚人注意。

初學釣魚打窩,學會看窩補窩很重要

一、學會看窩知魚情

魚類在水下活動雖然人眼看不到,卻是有跡可循,主要以波紋,魚星,以及水花為主要的三種表現。尤其是窩子內魚類密度較高時,魚羣活動頻繁,水面的情況更加明顯。

比如水花的表現,在風平浪靜之時,水面突然出現了較大的水花漣漪,多是因為在中上層水域有魚類活動,尤其是大魚活動,反應更加激烈。上不了魚的釣魚,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窩子裏面有水花翻動嗎?

另外是魚星,魚星是魚類突出的魚泡,在魚類嘴中的粘液保護下,能夠在水面保持較久的魚泡狀態。在垂釣時,根據窩子附近的魚星出現的數量,以及頻率,來判斷窩子內魚類數量也是釣魚人的必備技能。在發現窩子內有緩慢移動的魚星時,多是魚類在探查窩子內的食物,沒有,那就沒指望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依據對魚類生活習性的瞭解,針對個別魚類的羣體情況做出判斷。比如鯽魚,多是羣體活動,若是有一條鯽魚上鈎,水下應該就會有一個鯽魚羣。利用這個規律,可以快速判斷出窩子內的魚羣,以及魚類大小,決定是否需要更換窩子。

除了以上各種方法之外,還有一種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根據水面漂浮物和水質渾濁程度。一羣魚類在一起,不可能不掀起泥土飛揚,比如鯉魚,喜歡在淤泥中活動,它們在的地方水質都會渾濁一些。而且,魚類在吃食時,會有部分的碎屑浮起,匯聚在水面上,肉眼可以看到。各種植物碎屑,食物殘渣,都可以為我們提供水下魚羣的數量,以及吃口狀態的線索。

二、勤補窩子很重要

釣魚人一次釣魚活動動輒幾個小時,一個窩子內的魚類再多,也供應不上,在持續垂釣一段時間之後,就需要對窩內的魚類數量進行評估,做出補窩的準備了。

在打好的窩子內補窩,需要把握補窩的時間要素,在窩內缺食時才需要補窩,若是窩料足夠,補窩就沒有意義。因為一個滿足垂釣需求的窩子內,魚類的數量和食物是平衡的,貿然添加食物,反而影響魚類的咬鈎。

在補窩時,需要保證兩個條件,首先是頻率温度,第二則是窩料統一。頻率穩定即以一定的頻率補窩,和水下魚類的吃食習慣,以及預期達到的魚類數量統一,我們的目標是保證窩子內長期有料,而非餵魚。而窩料統一,避免干擾窩子已有魚類的吃食,以及降低魚類的戒心。在窩料的選擇上,堅持小,慢,散三個原則,餌料團足夠小,才能緩慢沉底,延長誘魚效果,配合緩慢的霧化,創造出來一個立體誘魚窩子。

另外,切記保持窩子附近安靜,補窩時的要求比打窩更高,因為補窩時,驚動一條魚,就會跑掉整個窩子的魚。

最後,給大家提個建議,與其補窩,倒不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打一到兩個窩子備用,增強漁獲無壓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erliaojiqiao/dawo/wv3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