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魚性天氣 >釣魚天氣 >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和水域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和水域

自古以來,釣魚都是講究看天氣的,天氣不同,所釣的對象魚就會有所不同,所選的施釣水域也會有所差異,也就是説,我們要根據天氣決定什麼時間出釣、釣什麼魚種、選擇什麼樣的水域施釣。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和水域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

看魚星,就是觀察水面有無氣泡出現以及水波紋的變化情況。會看魚星,就能夠大致瞭解水底有什麼魚、魚在什麼位置,以及它們大致向什麼方向移動等信息,從而為打窩和選用的釣組做準備;而做完窩,窩裏或附近出現了魚星,也是調整釣餌和更換釣組的重要依據。

魚星有大有小,有梳有密,有遠有近,有動有靜,不同的魚所產生的魚星是有區別的,能否辨識清楚至關重要。一般來説,泡小且密的魚星多為鯽魚星,此時鯽魚的數量很可能不少(要注意區別水底沼氣和魚星的區別,一般來説,連續的有規律冒出的氣泡基本就是沼氣泡);大泡帶小泡移動着的魚星多為鯉魚星;單獨的大泡很可能是草魚星,如果大泡多,則説明草魚多。

釣者通過辨別這些魚星,基本就能確定在什麼地方打窩子、打什麼樣的窩餌,以及如何配製釣餌、搭配釣組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窩子打完後,窩中或窩子附近不時出現大水泡或水泡連續翻湧上來,這多為鰱鱅所為,説明鰱鱅魚來了,如果想釣它們,我們就要適時更換釣餌。

假如我們先期看到的是鯽魚泡,進而使用釣鯽魚的小鈎細線,一旦發現大魚進窩時,就要更換調整線組,用粗線大鈎取代之前的鯽魚釣組,否則就有斷線跑魚的風險。

大風天施釣,風浪較大會導致水體渾濁,不利於觀察魚星。如果確定水面沒有魚星,多為兩種可能,一是魚可能已經離底,二是水底確實缺少大魚。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觀察魚星時,還要注意觀察水面上的水波紋的變化情況,如果水面突然有大的波紋或旋渦出現,則有可能是大魚因水底缺氧而離底上浮所引起的,這時果斷釣浮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選擇。如果在水面遊弋的雜魚突然驚恐逃散,説明很可能大魚或肉食性魚已經臨窩或進窩了。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和水域 第2張

在觀察魚星時,如果水面突然有大的波紋或旋渦出現,則有可能是大魚缺氧離底上浮所引起的

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魚種和水域

所謂看天氣,主要是看氣温、陰晴和風向。當然,如果是雷雨天、大雨天,無論什麼樣氣温和風向都不宜出釣,這樣的天氣非但不安全,人也遭罪。

看氣温不但要看出釣當天的最高氣温,還要看最低氣温,以及二者之間的温差。比如盛夏時節白天的最低氣温甚至可以超過30℃,釣者最好釣喜高温的魚種,如鰱魚、鱅魚、草魚、黑魚等,而且可以全天候作釣。

釣鰱魚、鱅魚、草魚等大體型魚時要選大水面作釣,釣黑魚則宜選擇坑塘中有水草的區域。在這種天氣下釣鯽魚、鯉魚就不合適了,鯽魚、鯉魚最適宜的攝食水温不超過25℃,在連日最低氣温超過30℃的高温天氣中,水温也會隨之升高,水深2米以內的水底甚至也會超過25℃。

在這種情況下,鯽魚、鯉魚的攝食就會受到抑制,如果非要釣這兩種魚,釣者就要選擇早晚時分和夜間出釣,或釣較深的水域。

最低氣温20℃左右,最高氣温30℃左右,這樣的天氣是可以釣獲除冷水魚以外的其他所有魚種的,而且全天都可以釣。在最高氣温低於5℃,最低氣温超過35℃的天氣裏,有些魚類會停止進食。比如最高氣温低於5℃的天氣,一般來説2米以下的較淺水域的水温也不會高,可釣魚種非常有限,而且主要是釣鯽魚、白鰷魚等小型魚類(冷水魚除外)。

如果一天當中温差較小,則説明水温變化不大,這種情況下魚是比較舒適的;一旦温差較大,魚就會隨着水温的變化而調整體温,比如晝夜温差超過15℃,就意味着魚需要在24小時之內不停地調節體温以適應水温的升降變化,這會大量消耗魚的體能,抑制其攝食慾望,是很難釣的。一般來説,温差越小越好釣魚,釣者一定不要錯過温差小的天氣。

看天氣還包括觀察天氣的陰與晴。一般來説,晴天氣壓較高,水體含氧量豐富,魚兒比較活躍,因此晴天是可以釣很多種魚,不過晴天的白天不適合釣鮎魚、黃顙等怕光的魚類,這兩種魚喜暗,對光線相當敏感,白天很少行動,如果非要釣,就要選擇水底光線非常弱的水域去釣,比如江河深水區的渾水水域、庫塘中特別深的水域或水面有大片水草覆蓋的水域,實際上這兩種魚更適合夜晚去釣。

晴天比較適合釣渾水、流水(一般來説,平原型河道的流水都比較渾濁),釣位可近、可遠、可深、可淺,因為這些位置的水底光線都不太強,魚兒願意前來。

釣者宜根據所釣魚種的不同來選擇釣位,比如釣鯉魚、鮎魚要選擇岸邊水位較深的位置,特別是河底二楞坎(從水邊一直向前延伸,水位是逐漸加深的,當水位突然加深很大時,這樣的位置就是"二楞坎"位置)、前方的位置,也可以釣較深的清水或有水草覆蓋的水域。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和水域 第3張

盛夏時節,釣者出釣最好釣喜高温的魚種,如鰱魚、鱅魚、草魚、黑魚等

陰天可以釣很多喜暗和耐低氧的魚種,比如鯽魚、鯉魚、鮎魚、黃顙魚等等。陰天氣壓一般較低,尤其是小水面水體容易缺氧,上述幾種魚可以忍受某種範圍內的低氧環境,而且鯉魚喜弱光,怕強光,鮎魚、黃顙魚怕光,所以陰天時水底較暗的情況下鯉魚、鯽魚、鮎魚、黃顙魚相對好釣,此外,陰天還適合在溶氧充足的江河流水環境下釣草魚。

陰天不太適合釣黑魚、鰱鱅和翹嘴,因為黑魚、翹嘴主要是靠視覺捕食,陰天光線昏暗,不利於它們儘快發現和捕食釣餌。陰天時,在小水面坑塘中生存的鰱鱅會因光線不足而缺氧,攝食慾望大大降低,故不易釣獲。

陰天適合釣清水、近水、淺水、明水以及江河流水,因為陰天水底光線偏暗,魚兒大多會轉移到近岸的淺水中覓食,不過有時也有例外,比如夏季陰天不宜釣水草較厚的淺水水域(即草洞),因為長有厚密水草的水域光線較弱,影響水草進行光合作用,此時的水草非但不能產生氧氣還會消耗氧氣,導致水草處嚴重缺氧,鯽魚就會離開草區到明水中來。

看風,主要是看風向的情況和風力的大小。

一般來説,東風、西風都可被視作平穩的風,因為東風、西風對水温升降影響不大,一般不會引起魚兒分佈位置的變化,因此刮東風或西風時,只要風力不是很大,不影響拋投竿即可出釣,但冬季有風天都比較寒涼,因此背風向陽處就是首選的位置了。

在北半球,南風(包括偏南風)又稱暖風,會使水温升高,受其影響釣位就可能出現變化,不過這在夏季高温時節影響不大,在深秋、初春以及整個冬季就不同了,比如一直刮北風的深秋時節冷風習習,突然變了南風,氣温在中午前後就會達到峯值,而水體的上層特別是表層水温也會有一些升高,一些魚兒就會離開水底到中上層來取暖,因而釣諺中就有了"暖南風要釣浮"的説法。

北風(包括偏北風)又稱冷風,夏季刮北風是好釣魚的,這對於大多數魚種來説都適用,因為北風會使水體的整體水温有所降低,達到適合魚兒進食的舒適温度,魚兒會沉底覓食,春秋時節刮北風時魚兒更會沉底,所以釣諺中有了"冷北風必釣底"之説。不過也有例外,比如鰱魚、鱅魚等,夏秋季節的降温天會讓耐高温的鰱鱅不適應、不活躍、不好釣。

初冬時節的北風會使水温整體走低,甚至會將至絕大多數魚兒的覓食下限,釣者此時出釣就要選擇較耐低温的魚種,如鯽魚、白鰷等作為對象魚,並且要選擇水温較高的水域作釣位。

釣大型魚時,我們不光要看出釣當天的天氣情況,還要看出釣前後兩天的天氣變化情況。

看魚星打窩和確定釣組?看天氣選擇出釣時間和水域 第4張

鯉魚受天氣變化影響很大,對突然發生的天氣變化尤為敏感

拿鯉魚為例,鯉魚是釣友們在秋季比較喜歡釣的大型魚種。相比其他的魚種,鯉魚受天氣變化影響很大,對突然發生的天氣變化尤為敏感,其覓食會受到影響,因而在出釣時間上要有一定的選擇性。

比如深秋後,持續多日的平穩的西南風突然轉成北風,寒潮來襲,即將大幅降温,那麼降温的當天出釣往往收效甚好,這是因為降温當天上層水温雖然隨之降低,而底層水温尚未受到太大影響的緣故,不過降温的第二天及之後的兩天內往往不宜下竿,因為降温第二天底層水温就會受到波及而下降,鯉魚會進入到調整體温的不應期,攝食慾望很弱,這樣的狀態可持續兩到三天的時間。三天以後雖然仍刮北風,但鯉魚已經完成身體的調整,又會積極覓食,這時才是下竿時機。

再比如,深秋時節連刮多日的偏北風突然停止或轉成南風,太陽高照,風和日麗,氣温比之前突然升高攝氏度,白天暖洋洋的,人感覺很舒服,水體的上層水温就會隨着升高,鯉魚就會出現追温上浮取暖的行為,釣友不時就會看到鯉魚到水面翻花跳躍。在這種情況下,白天是不宜出釣的,宜釣夜晚,因為夜晚上層水温會有所降低,鯉魚又會沉底覓食。

風的大小也是我們要關注的,它直接影響看標、看竿是否順利。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水面的情形大概判斷出風力的大小反映出來。刮一二級風時,水面有波無浪;刮三四級風時,水面便有波有浪,浪波拍打岸邊會有輕輕的聲響;刮五六級風時,水面將波浪翻滾,拍打岸邊聲響很大;刮七八級大風時,水面會白浪滔天。

一般來説,刮四級以下風的天氣是適合釣手竿的,五六級風力是可以釣魚的,釣手竿的話要選擇較為背風的水域,釣手竿難以操控則用海竿。而刮七八級風時,釣者舉竿和觀標都很困難,使用海竿時,竿梢會搖晃不停,無法判斷魚兒是否吃鈎和何時提竿,所以不宜出釣,除非是能夠找到格外背風的水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yxtq/tianqi/d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