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釣魚入門 >台釣新手 >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釣魚要打窩,不打窩的釣魚,是沒有靈魂的;但是大多數時候,不管是新手還是老鳥,總會面對這麼一個問題,我們或是精心配製,或者重金購買的窩料,打下去之後,1~2小時不發窩很常見,3~5小時沒動靜也不奇怪,7~8小時浮漂紋絲不動更是屢見不鮮, 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是窩料不行,還是水裏乾脆就沒有魚,這種疑問,其實就算是大師們也不敢拍着胸口説能給個準信,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2張

打窩這個事,要説簡單,那就是一抓、一捏、一扔,複雜點,可以鉛皮帶窩打頻率、可以打窩器、打窩袋打窩,可以打窩船鋪窩;但是不管複雜還是簡單的,打窩是釣魚的基礎,想要魚鈎上掛顆麥子,或者掛顆玉米,亦或者掛條蚯蚓,甚至隨便掛點手食,就想着不停的連竿保護,這就純屬幻想了,那麼打窩後,沒有魚進窩,到底是哪幾個層面出現了問題呢?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3張

【一】窩料進水後的狀態,要符合水情

其實這一點,是比窩料的味型更為重要的,很多釣友認為窩料最重味型,其實不然,在不同的水情,窩料進水後的狀態,很是重要;比如在黑坑垂釣,我們用玉米、麥粒等打窩,雖説黑坑的養殖魚,也會進食玉米、麥粒,但是在黑坑垂釣環境裏,更受青睞的,應該是霧化區域廣、霧化效果好,有自水面開始垂落到水底的霧化狀態出現;比如我們湖庫野釣,如果用霧化極快、霧化區域廣的商品餌用來打窩,雖説也能吸引目標魚進窩,但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招惹來無數的小魚鬧窩,等到大魚覓味進窩時,渣滓也留不留下。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4張

但是,任何事都是有兩面性,全種餌、素餌,下沉快、沒霧化的窩料,發窩必然很慢;而霧化太快、太過於溶散的窩料,就算是在黑坑打窩,除非保持一個固定頻率的抽窩,否則發窩後也會很快就散掉,所以打窩這個事,一要符合水情,二要虛實結合,就算是黑坑,也要保持一定的實料,不僅保證要誘魚,還要聚魚、留魚;就算是野釣,大量的玉米、麥粒、紅薯做窩料,最好還是多少搭配點能霧化的餌料,促進發窩的速度,能讓魚快點進窩。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5張

【二】窩料的味型其實要看釣餌的味型怎麼搭配

很多釣友配窩料時,是先配釣窩料然後配釣餌,換句話説,窩料是窩料,釣餌是釣餌,兩者之間可能有些味型相符,但是整體來説,全然不是一回事,這在野釣、黑坑都很常見;但是,這種做法本身就有一定的誤區;窩料的目的,是吸引魚進窩,留住魚的同時,有味道略突出的釣餌吸引進窩魚,然後吞食釣餌;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窩料和釣餌的味型,完全是兩回事,那麼進窩魚到底是被窩料吸引來的,還是被釣餌吸引來的呢?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6張

如果是被窩料吸引來的,那麼釣餌和窩料味型差異較大,那除非魚是傻子,否則多半是不會進食的;如果魚是被釣餌吸引到釣點的,那麼我們的窩料不就白費了麼?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配釣餌,在釣餌的味型濃度基礎上,多家一些基礎料,也就是比釣餌味型濃度淡許多之後,就是比較成功的窩料,這樣窩料和釣餌,在味型方向上是整體一致的,窩料來誘魚、釣餌相對味型濃郁一些,更吸引魚開口進食。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7張

【三】釣點和窩點是不是重合,其實也是有講究的

很多釣友都認為,釣點和窩點是一回事,其實這是黑坑、競技釣實戰出來的一種觀點,但是在野釣或者混養塘垂釣時,釣點和窩點合一,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因為在野釣、混養塘出釣時,窩料中實料的比例,也就是渣狀料、不易霧化的料比較多一些,論誘魚效果而言,那肯定是約在窩子中間,那誘魚的效果魚越好;但是要説安全,那肯定是越靠近窩子外邊,越安全;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8張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目標魚是大魚,那麼進窩魚的密度必然不會很大,可能好半天才會有1~2條進窩魚,進窩的大魚必然會為了安全,從窩子外面慢慢蹭到窩子裏,那釣點放在窩子邊緣,效果肯定最好,如果釣點放在窩子中間,那多半是隻會有輕微的漂動,但是很難抓住實口;如果是釣小魚,如鯽魚、鯿魚,那就不同了,因為小體型魚習慣搶食,那必然是窩子中間的魚比窩子外邊的魚多,那釣點自然放到窩子中間效果是最好的。

打窩之後不聚魚,是什麼問題了? 第9張

打窩這個事,做得好,做的到位,那就算水域中魚的密度稀疏,那多少也會有點漁獲,如果做的不好,做不到位,在窩料的味型、狀態,甚至是釣點和窩點的關係沒有處理好,那就算是水域中魚的密度再大,漁獲就算有,也不見得有多好,所以多花費點功夫,多琢磨一下,漁獲肯定有區別。

標籤: 打窩 不聚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dyrm/taidiaoxinshou/99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