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聚焦 >釣魚資訊 >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提到外來物種入侵,相信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不為之感到頭疼,這些入侵者往往缺乏天敵的制衡,以至於能在侵入地肆無忌憚橫行霸道,即使是在我們國家,也飽受其害。

在諸多外來物種中,清道夫當屬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然而清道夫最開始卻是衣着華麗地進入我國,後面才逐步淪落為垃圾魚的,這背後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祕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謎底。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1、初來乍到

清道夫原產於南美洲,廣泛分佈於亞馬遜流域,屬鮎魚科,是多輻翼甲鮎和下口鮎的俗稱,又被稱為琵琶魚、吸盤魚等。清道夫是異型魚中的一種,早在1980年作為觀賞魚被引入到我國。

不過國內常見的清道夫則相貌平平,它們的身體呈半圓筒形,側面比較寬,尾鰭是呈淺叉形,全身灰黑色帶有黑白相間的花紋,佈滿黑色斑點,成年後的體長可以達到30cm,加上它們的體表覆蓋着一層厚厚的魚鱗,再怎麼看都會覺得它比較醜陋。

然而在眾多異形魚種,則以24K黃金達摩異型魚、貓異形和國王迷宮等其他異型魚為代表,這類異性魚在花鳥市場都有着較為高昂的售賣價格,並非一般清道夫可比擬的。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2張

清道夫進入國內市場之初,除了品相較好的作為觀賞魚外,常見的清道夫則主要在扮演魚缸清潔工的角色。

因為在觀賞魚養殖的過程中,水族箱的內壁上往往會附着一些藻類,久而久之整個水族箱內都會受到影響,最開始人們往往會選用人工或者化學藥物來清理,但這樣的方式並非首選,除了容易破壞水族箱的構景和裝飾外,化學藥劑也容易傷害到觀賞魚,此時清道夫則像“救世主”一般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這是因為清道夫會以水體中的各種藻類為食,同時還會將觀賞魚留下來的食物殘渣吞食,這對淨化水族箱的水質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並且清道夫體表色澤暗淡,時常會藏匿於水族箱的角落中,不會太過影響我們觀賞養殖的魚類。

綜上所述,清道夫初來乍到之際,其表現出來的方方面面都是有利的,這也是清道夫深受大家歡迎的原因所在。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3張

2、失去約束開始“放縱”

隨着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張,一些清道夫則通過逃逸、放生等多種途徑進入了我國的自然水域,原本生活在水族箱中的清道夫,當初是沒有太多的選擇,它們只能依靠吞食水族箱中的藻類或者觀賞魚留下的殘羹剩飯為食,然而在它們進入自然水域中之後,它們便開始“放縱”了起來。

從食性上來看,清道夫主要以水體中的各種藻類、腐食、魚苗等為食,並且據相關數據統計,一條清道夫每天可以吞食3000~5000枚魚卵,這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其他魚類的正常繁衍,同時它們還會盯上一些受傷的魚類,它們會吸附在傷口上不斷地吸食,一直到這條魚死亡並被其吞食。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4張

相比於國內的其他淡水魚,清道夫則有着更強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同時清道夫對食物的來源並不挑剔,因此在一些水質較差的水域環境中,清道夫也能順利地存活下去,並且還活的非常滋潤。

同時我國淡水流域中的攻擊性魚種並不多,因此基本沒有天敵制衡的清道夫,便在我們國家迎來了“春天”,很快便從最初的寥寥無幾到如今的“隨處可見”。像福建、廣東等地區的淡水流域中便成為了“重災區”,經常都能發現成羣的清道夫。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5張

值得一提的是,清道夫的繁殖能力也是相當地出眾,並且對水產養殖業有着致命性的破壞。早在2020年就有新聞報道稱,在廣東的一處魚塘中發現了大量的清道夫,這些清道夫不僅搶食養殖魚的食物,同時還將養殖魚刮傷後吞噬至死,最終導致塘主遭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好在清道夫不具備耐低温的能力,當水温低於10℃之後,就會出現死亡的風險,這也是它們目前只能在我國南方地區肆虐的原因所在。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6張

3、嘗試端上餐桌

像小龍蝦、羅非魚、太陽魚、加州鱸魚等都屬於外來物種,也無時無刻不在破壞着我們的自然水域,但它們在被端上國人的餐桌後,一度也變得炙手可熱起來,需要建立專業的養殖場地來飼養,這才能勉強滿足國人們的食用需求。

面對來勢洶洶的清道夫,我們為何不用吃的方法來解決它們呢?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7張

提到吃清道夫,可能會有不少人表示清道夫太醜了,一看就不好吃,但目前備受大家喜愛的小龍蝦,其相貌也並不出眾,並且還伴有一定的食用風險,那為什麼清道夫就不能吃呢?

同時小編曾見過一檔美食節目,一位日本的博主釣獲一條巨型塘蝨,隨即他便將這條巨型塘蝨下鍋烹飪了,然而他給出的評論則是這條塘蝨腥臭無比難以下嚥,然而他的烹飪方式居然是用牛奶烹煮,估計咱們國內的廚師見後都能吐出一口老血吧。

同時以塘蝨作為基礎食材,廣東的塘蝨煲湯那可是相當的有名,其中的滋味想必嘗過的人都難以忘懷吧。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8張

同時在國內曾有吃播博主做過相關的實驗,發現從500克的清道夫身上可以獲得100克左右的魚肉,而從10斤小龍蝦身上則能獲得0.59千克的蝦肉,小龍蝦的出肉率在11.8%,而清道夫的出肉率則在20%,如果你能接受小龍蝦的出肉率,為何不能接受清道夫的出肉率呢?

同時清道夫的魚肉主要集中在背脊的兩側,在將其魚皮去除後便能得到兩款肉質緊實的魚肉,在醃製烹飪之後,整體味道還是很不錯的,如果不告訴你使用的是清道夫魚肉時,想必你也能欣然接受吧。

不過這裏並不是説所有的清道夫都能食用,因為生活的環境空間決定了一條魚的品質,也決定了這條魚是否會攜帶一些病菌,即使是常見的鯽魚、鯉魚或者草魚,若它們生活的水域環境並不健康時,也是不推薦大家食用的。當生活的水域環境乾淨健康時,即使是被稱為垃圾魚的清道夫也是可以嘗試端上餐桌的。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9張

4、清道夫在國外的處境

來到中國40多年的清道夫,在經過多年的沉澱發展之後,已經在國內的大部分水域中紮根發芽佔據了一席之地,那清道夫在國外的處境又是什麼樣的呢?

就目前而言,除了一些氣温較低的地區得以倖免外,清道夫的足跡基本上已經遍佈全球,然而在清道夫的原產地,它們的日子卻並不太好過。

據相關生物學家表示,蒼鷺、鱷魚、蛇、水獺、鱷雀鱔等都是清道夫的主要天敵,一隻成年的大水獺一天大約需要吞食8斤左右的魚類,其中清道夫便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能輕易地撕裂清道夫並將其吞食,這對清道夫的發展造成了有效的抑制。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10張

在國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清道夫也被成功地端上了餐桌,像南美熱帶叢林中的原始部落人更是將清道夫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同時在印度,清道夫也成為了搶手的食物來源。

在印度當地,更是創造出了清道夫魚燒烤、咖喱清道夫、水煮清道夫、油炸清道夫等多種吃法,將清道夫端上餐桌,勢必會對清道夫的繁衍生息造成強有力的控制。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11張

5、清道夫並非一無是處

從最初的觀賞魚淪落到如今的垃圾魚,“晚節不保”的清道夫真的就一無是處嗎?

從清道夫喜食殘渣和藻類的特性出發,國內一些水草養殖研究人員作出了大膽的嘗試,他們將清道夫和鯽魚、黃顙魚或南美白對蝦混養,結果發現這種混養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池塘養殖的經濟效益。

在天津已經有人嘗試這種混養模式,通過2013年的養殖數據比對,每公頃的綜合收益為26.39萬元,其中一部分收益則來自於清道夫作為觀賞魚出售。不過這項技術仍需要進一步實踐完善,目前並不建議大家盲目地嘗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12張

天津地區養殖試驗的收益情況

在將清道夫和南美白對蝦混養的過程中,清道夫能有效地清理養殖塘中的藻類和殘渣,對淨化水質起到一個關鍵性的作用,同時還會將一些病蝦吞食,從而杜絕和減少病原體繼續傳播的可能,最終有效提升整個養殖的收益率。

來到中國40年,從觀賞魚淪落為垃圾魚 第13張

任何一種生物都有着它獨有的特性,即使是被稱為垃圾魚的清道夫,只要我們能妥善處理合理對待,自然能將它們的價值開發體現出來。

不過在面對清道夫這類外來物種時,我們仍需要保持一顆警惕的心,以免它們趁虛而入對我們的環境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標籤: 觀賞魚 淪落 垃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jj/zixun/wjv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