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水域 >養殖塘釣魚 >

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

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

加州鱸魚是棘臀魚科、黑鱸屬淡水魚類,學名大口黑鱸,別稱黑鱸、美洲鱸等,原產於加拿大和美國,我國於20世紀70年代引入台灣,現華南、華中、華東等地均有養殖,下面來看一看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吧!

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

一、生活習性

1、水温:加州鱸魚是暖水性魚類,生存臨界水温1~36℃,攝食臨界水温5~32℃,最適生長水温23~28℃,水温低於1℃或高於36℃時死亡,水温低於5℃或高於32℃時停止攝食。

2、食性:加州鱸魚是肉食性魚類,捕食兇猛且貪食,一次攝食量可達體重的5~12%,白天常潛伏在水底,夜晚活動、覓食,主要以魚類、蝦類、底棲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等為食。

3、繁殖:加州鱸魚有護幼的本能,繁殖期雄魚用尾部在水底挖坑築巢,巢築好後吸引雌魚進入巢內產卵,雌魚產卵後隨即被雄魚趕走,雄魚在巢穴附近守護魚卵直至孵化成幼魚。

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 第2張

二、養殖條件

1、魚塘:加州鱸魚養殖塘附近要有乾淨的水源,湖水、溪水、井水等均可,池深2~25米,水深1~1.5米,進、排水口須設防逃網,魚塘周邊還要種上水浮蓮、水葫蘆等水生植物。

2、水質:加州鱸魚養殖離不開優質的水質,其一是定期換水,每次換水量要達30%以上,其二是定時增氧,高温、悶熱天氣全天都要開增氧機,其三是定期消毒,以防發生病蟲害。

3、飼料:加州鱸魚飼料以小雜魚、蝦類等活物為主,攝食旺季投餌量6~10%,攝食淡季投餌量3~4%,鮮活飼料不足時亦可投喂野雜魚肉、大豆粉、花生粉等做成的人工配合餌料

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 第3張

三、養殖技術

1、池塘建設:加州鱸魚養殖池塘不宜過大,以1~5畝為宜,底質首選沙壤土,池底平坦並略向排水口傾斜,水深1.5米以上,排灌水系統完善,水源充足、無污染且水質良好,池塘注水前幹塘曝曬,放苗前10~15天先放水10釐米,每畝施生石灰80~100公斤,隔天加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潑灑。

2、種苗放養:加州鱸魚苗必須淡化、馴化後才能放入成魚池,建議等魚苗長至10釐米時放養,這樣鞥提高魚苗成活率,放養時規格力求整齊以免相互殘食,放養密度以每畝2500~3500尾為宜,放苗時可搭配大規格的鱅魚40尾、鰱魚20尾、彭澤鯽200尾,這樣可充分利用水體並有利於調節水質。

3、飼料投喂:加州鱸魚是肉食性魚類,主要以小魚、蝦類、水生昆蟲等為食,人工養殖時可投餵魚糜或冰鮮小雜魚、雜魚肉塊等,前期魚體較小時可按魚體重8~15%投喂,每天投喂3~5次,後期隨魚體長大可按魚體重3~5%投喂,每天投喂2次,具體投喂量要根據加州鱸魚的生長情況靈活調整。

4、水質管理:加州鱸魚喜棲息在水質清潔、溶氧量高(4~6毫克/升)、透明度30~40釐米的水體中,前期個體小時水質容易控制,加水、換水週期可適當長些,中後期隨着魚體生長和池塘中生物量增加必須做到“四勤”,即勤巡塘、勤注水、勤換水、勤增氧,一旦爆發病蟲害就可能前功盡棄。

加州鱸魚高密度養殖技術 第4張

四、病害防治

1、水黴病

【病因】水黴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黴和綿黴,黴菌從魚體表傷口皮膚侵入,寄生於表皮組織並繁殖蔓延,症狀是病魚體表出現棉絮狀的菌落,顏色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減少病原體,放苗時要避免造成魚體損傷,病魚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10分鐘,或用800mg/L的食鹽和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

2、爛鰓病

【病因】爛鰓病的病原是魚害粘球菌,症狀是病魚的鰓絲腐爛並帶有污泥,鰓蓋骨內表皮往往充血,中間部分表皮常被腐蝕成一個圓形不規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魚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畝·米。③每100千克魚每天用魚復康a型拌飼料投喂,一天1次,連喂3~6天。

3、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症狀是病魚體表呈暗黑微帶紅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現象,口腔、下齶、頭頂、眼眶充血,甚至出現眼球突出、鰓蓋、鰭條基部充血等異常。

【防治】每萬尾用大黃或楓香樹葉0.25~0.5公斤研成粉末,經煎煮或用熱水浸泡過夜後與飼料混合投喂,連續投喂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銅或醋酸銅或氯化銅施液,連續施藥2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sy/yangzhi/5pv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