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漁翁釣魚吧 >

漁具 >漁具資訊 >

2011中國漁具企業現狀

2011中國漁具企業現狀

由於通脹、氣候異常以及匯率變化,2011年中國漁具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1中國漁具企業現狀

2011年1-8月中國國內市場狀況慘淡:

與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氣候變化相反,中國內陸在2011年上半年遭遇了致命的大面積乾旱。中國五大自然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嚴重缺水,中小湖泊乾枯,魚類死亡無數。自然水域魚類數量下降,數年內將無魚可釣。乾旱導致糧食減產,農副產品(魚飼料)漲價使魚類養殖業萎縮,魚價上漲,在收費釣魚的水庫和人工釣場,釣魚收費漲幅在30-50%。這種狀況使得中國佔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釣魚人的釣魚次數減少,這意味着國內漁具市場的消費總額減少。

此外,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導致了材料、人工、能源等價格上漲並推動了漁具產品的價格上揚,這給已經縮水的消費羣體增加了負擔。由此導致的中國國內漁具市場的整體銷售額保守估計下降20-30%,部分產品的銷售額客觀估計下降40%。已經經營了近20年的中國漁具產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11年1-8月中國漁具出口狀況堪憂:

以民營為主體的中國漁具製造業遭遇着“三荒兩高一低”,即用工荒、用電荒、用錢荒,成本高、税負高以及利潤低。

在眾多制約中國漁具企業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原材料成本上漲被公認為當前面臨的首要挑戰。僅以由日本進口的碳纖維為例,從2010年10月計算共經歷了去年10月、12月及今年3月、7月的數次漲價過程,漲幅如下:24T上漲25%,高碳上漲40%,其他原材料平均上漲8%。

招工難和工資上漲:

中國漁具製造業的工人工資自2010年10月至今分三次調整了工人工資,每次的漲幅在0-15%,而2010年工資的年漲幅在30%,這就十分可觀。在中國漁具生產基地中國威海市,漁具工廠的熟練工人以計件方式(當然還有底薪)的優秀者,月工資可以拿到900美元。但即使這樣,招工仍然十分困難。2011年7月,威海一家原本百餘人的漁具工廠,由於用工荒而導致最後只剩有兩名工人,不得以將海外訂單轉移後關閉工廠,另一家來自韓國的工廠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

税負重是目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

調查顯示,2010年一季度,49.9%的企業認為税費、社保等負擔過重是當前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僅次於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

融資難和融資成本上升,是民營企業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據統計,我國80%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30%的中小企業資金十分緊張,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通過自籌或地下融資的方式籌集資金。調研中90%以上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有觀點認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生存的困難程度,甚至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初期。

企業期望明確匯率預期:

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帶給企業的出口利潤在持續下降,企業的自身消化能力不斷減弱。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變化,以2010年為例,2010年的最後一天,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為6.62,創下“九連漲”的記錄;進入2011年8月後人民幣升值呈現加速態勢,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正式邁入6.30的時代。

但大多數企業認為匯率問題不是影響企業出口成本的主要因素,很多企業甚至認為可以承受一定幅度的升值。如有些企業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一些企業則採取年初和年終預期匯率的平均值。事實上,從2005年7月到目前,名義匯率升值23%,出口不僅沒有降低,而是增長更快,而且不斷創新歷史紀錄,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國也在2010年7月創了出口歷史新高。這表明,我國出口企業產品價格在國際上仍然具有很強大的競爭力。

企業更希望匯率有一個明確的趨勢和預期,這樣企業的合同談判和簽署比較方便,企業擔心的是匯率不確定,合同價格無法確定。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預期是因為匯率升值沒有達到市場認可的均衡水平,在這種狀況下,又有誰會説得的清楚?

中國在漁具產業上的相對優勢至少能保持五到十年

由於受到原材料、人工費及匯率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漁具出口產品價格較年初漲幅如下:釣竿上漲8%,高碳釣竿漲幅25-30%,漁輪上漲10%,其他諸如漁具配件、服裝類產品的出口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來自國內的壓力也有增無減。“三荒兩高一低”以及人民幣升值,都在削弱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來,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越南等成本更低國家的消息頻頻傳出。

雖然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了訂單轉移,中國的漁具製造卻很難被代替。在中國,漁具製造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在其他國家短時間很難解決。對於漁線輪和釣竿等主要產品,即使生產也會帶來成本的大幅提高。另外,中國工人的生產效率也要高很多,其他地區需要生產75天的訂單,在中國往往只需10到15天。

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的相對優勢至少還能保持五到十年。短時間內很難找到一個或一組國家,在經濟條件、勞動力素質、基礎和配套設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均與中國相當,以替代中國製造業的地位。在目前的成本上漲中,相當一部分會通過漲價的方式轉移到發達國家消費者身上。

在困境中生存和發展

2011年中國漁具製造產業採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應對國際和國內市場狀況的變化。

降低流通成本,改革營銷格

與十餘年前的歐洲漁具市場發生的情況類似,中國漁具營銷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避開批發商,產品對接漁具店的直銷企業越來越多。漁具店的利潤約保持在20%。為維持長久以來製造商與代理商所構建的依託關係,有些企業採取了部分產品直銷,部分仍保留給代理商的階段式做法。而面對2011年生存環境的惡化,批發商們擁有由於長期面對市場的經驗積累,開始逐步減少原有的批發業務,轉而設計、尋求代工、製造自有品牌產品;由於其長期貼近市場的優勢,產品將得到市場的認可,這是被歐美主流市場證明行之有效的作法。對於依賴專賣店銷售的企業,由於佈局受到地區性的限制,上述辦法也值得借鑑。

建立電子營銷網絡

部分知名企業已經開始建立企業產品的電子營銷網絡,並已初獲成效。企業建立電子營銷網絡的特點是利潤分享,由於流通成本基本是零,由此增加的利潤可以與消費者分享。電子營銷網絡不受地域限制,可使銷量大增。換一個説法是利用現代的營銷媒體改革營銷網絡。

中國漁具平面媒體廣告量世界第一

為適應中國國內市場平淡的狀況增加產品銷路,2011年中國漁具平面媒體廣告創紀錄的劇增。僅以2011年6月份和7月份的統計(8月份的雜誌還沒完全收到)8家媒體,6月份共計刊登了725版整版彩色廣告,而7月份的數據是769。其中僅一家雜誌的廣告數量分別是220版和242版,幾乎變成了廣告專版而不是雜誌了。對於遍佈全國的釣魚比賽廣告的數量則分別是77版和72版。我敢斷言,在專業媒體的廣告量屬世界之最!

釣魚消費展覽會呼之欲出

中國共有8家漁具平面媒體,一半以上通過雜誌自己郵寄到批發商、企業和大型漁具店,這些雜誌發行數量大多不足一萬冊,釣魚人很難看到;另一方面中國目前還沒出現真正單一的釣魚消費展覽會,在市場上,釣魚人和企業都需要純正的消費展,而在美國已經成功舉辦了64年。可以斷言中國的釣魚消費展覽會將會在近年內火爆。2012年,在全國(如北京)各城市都會出現釣魚消費展。這將是活躍市場,直面釣魚人宣傳品牌,普及釣魚活動的絕好窗口而受到歡迎。

企業整合迫在眉睫

僅以在擁有600餘家漁具工廠的威海為例,面對2011年嚴峻的經濟形勢,人們在探索和實踐着新的思路,這非常值得借鑑。

小廠接大單

面對單一的、互不往來的單一企業行為將很難面對“三荒兩高一低”的困境。近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的規模越大,生存環境將越惡劣。經歷了20年拼搏建立的600威海餘家漁具工廠將在新的十年中發生鉅變。曾有識之士斷言,幾年內除去兩家擁有1000人以上的工廠之外,威海將不會出現新的500人以上的工廠,200人的工廠將不會超過5-6家,100人左右幾十家,而幾十人的工廠將會越來越多。

小廠如何接大單?

我們需要的小廠是專業化越來越精的小廠,比如釣竿製造的卷竿、纏繞、固化、打磨、塗復、裝配、檢驗、包裝等工藝流程分配到專業化的小廠加工。多家小廠整合成一個強大的釣竿製造聯合體,而每一家小廠都有單獨接單和設計能力,由於專業性強,每一道工序的工藝將會達到高質量水平,保證和提高了產品的整體質量。當然,選擇兼具強有力的整合與組織能力的人是關鍵環節。由此而來小廠的生存能力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這讓我不由得想起跨洲製造的美國波音飛機。

研發個性化的高端產品

釣竿的製造受制於日本生產的碳纖維。製造附加值高的漁線輪和高碳釣竿,特別是個性化的採用納米技術製造的釣竿一直以來深受市場追捧。威海也出現了專門製造高檔路亞釣竿的企業。實踐證明製造高端產品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遠強於製造大路貨的工廠。很遺憾,目前尚未發現以高超手工藝製造的產品問世。

主動向海外出擊

實踐證明拋開中間環節,在海外建立營銷公司,不失為好辦法。我瞭解到在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新西蘭等地都有中國漁具企業正常運轉。利用在海外銷售中國產品時,我們會採取以品牌為主體的銷售方式,以取得產品產業鏈中的最大利潤。特別是在近幾年經濟起飛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地,中國漁具的品牌直銷將是品牌產品極好的切入點。這就要求隨時掌握市場動態,適時跟進,市場往往以先入為主者最得利。如近期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臨近墨西哥建立的“帝國區域中心”項目,投資者可享受使用免税加工區方便向墨西哥出口,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標籤: 漁具 企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wdyb.com/yj/zixun/l7e02.html